《从求职到入职》,英文名LOSE THE RESUME,LAND THE JOB,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把你的简历扔掉,然后你搞定一份工作。”这本书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去做求职的准备,而不仅仅关注在求职的这个过程。
作者叫作加里·伯尼森,他是光辉国际的CEO。光辉国际是一家猎头公司,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顶级的五大猎头公司之一,根据作者挑出来的一份第三方的排名,光辉国际在五大猎头公司中排名第一。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五大”的名字,如果你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最好保留他们的联系方式,这“五大”分别是光辉国际、史宾沙、亿康先达、海德思哲和罗盛。
一、何时该考虑更换工作
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换一份工作呢?作者有一个建议,就是当你使劲去做这份工作你也找不到自己的激情、找不到自己的动力的时候,你就该跳槽了,该换一份工作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要确定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我们确实是培养不出来激情了。
那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自己在现在的这份工作没有激情,或者很难培养出来激情呢?作者给出了十个没有激情的职业症状:
第一,你会时不时地打盹,无论你的睡眠如何,你都是一台哈欠连天的机器。就是太没劲了,一上班就哈欠连天,什么事都不想干。这个时候你可能要想一想,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就是你爱上了上下班之路,比起来上班工作,你更喜欢通勤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你可以用来听音乐,你可以用来看书。你觉得那段时间,你比上班的那几个小时要更开心,这可能是你没有激情的一个表现了。
第三,你的同事有可能来自火星。啥意思呢?就是你压根不认识他们,你也不了解他们,你也不想了解他们,你对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也不来跟你打交道。
那四,就是午餐时间除外。什么意思呢?你上班从进办公室一直到离开办公室都很痛苦,只有吃午餐的时候例外。为什么?因为吃午餐的时候你可以放松,你可以出去,你可以拿着手机看,你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你觉得那段时光是你整个上班时间中比较舒服的时间,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你上班是有多么痛苦。
第五,是你憎恨视频会议。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触,我更喜欢打电话会议而不是视频会议。因为电话会议的时候我只要静音,没有人知道我在干嘛,我可以喝水,我可以吃东西,我可以走来走去,我可以穿得很随意。但如果是一个视频会议,那会变成什么呢?就跟我现在一样,坐在镜头前也不敢随便移动,也不敢挠头骚耳,也不敢随便喝口水。这就是一种束缚,不喜欢、太憎恨这种感觉了。
第六,电子邮件是你的好朋友。因为它不需要即时反馈,你喜欢回了你就可以马上回,你不喜欢回了你就晾它一会儿再回,甚至你就可以忽略,或者是过两天回的时候加一句“抱歉,回复晚了”,别人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回复晚了。
第七种情况就是竞争。我跟别人有竞争吗?我做得好不好,别人做得好不好有关系吗?我能否获得晋升,或者我年底的奖金多一点少一点有关系吗?我做得好或者不好有区别吗?如果当你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的时候,可能此地不宜久留。
第八,是你的绩效评估只持续了7分钟。什么意思呢?老板来给你做绩效评估,这个谈话很快就结束了。老板说:“小张,你今年做得不好也不坏,有两个地方比较好,有两个地方比较不好。”你就点点头:“对,老板你说得对。”老板给你一张纸,说这是你今年的奖金,然后对话就结束了,双方都没有进一步去讨论怎么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举措。那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可能就会有问题。
第九,叫为失败者升职。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升职了,你觉得周围升职的人都不如你,他们都是失败者,但是他们好像都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只有你非常努力,或者是非常用心,但你都得不到职业晋升。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会令你失去对于这份工作的激情。
最后一个,叫作“你祈祷吧”。什么意思呢?你什么想法都没有了,你不认为通过你的努力能够改变你在工作当中的表现,你期待这个环境能够变得更好,你期待好的事情能够自然发生,不想再努力了,只能寄希望于祈祷。
所以,当我们有这十种职业症状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好好想一想,到底它是一个短期的、由于近期所发生的一些例外的事情导致的一些情绪波动,还是说长久以来,我们在面临这份工作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可能你需要去考虑,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要去更换下一份工作了。
二、照照镜子:评估你自己
假设我们想清楚了,我们在真正地有动作之前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叫照照镜子。
就是你要评估一下你自己,对自己做一个审视: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在市场上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有什么样的偏好?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希望你在下一步长什么样子?
01 自我评估的四个维度
作者也介绍了他们的工具,他们的工具分成四个维度来对人进行评估,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个维度叫作特质,所谓的特质就是你本身所具有的偏好、倾向、爱好、天赋、性格、智力等。比如说你是不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你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或者偏好程度有多高,你是不是容忍模糊,你是不是足够自信?这些构成了你的特质。
第二个就是驱动因素。驱动因素这一点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既要从外部来对自己进行评估,自己也要从内心挖掘到最深处,到底自己的驱动力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推着你要去找下一份工作,什么是你用来评估下一份工作到底符不符合你的期望的标准?所以在这个里面就会有你的职业途径、你的动机、你的价值观、你的兴趣,什么对于你现在是更重要的?用这四个方面去进行衡量现在的工作和你期望的工作,到底在哪些方面能够更切合你现在的这个驱动力。
第三个评估项就是胜任力。胜任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曾经有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行为,你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你有什么样的能力,用这个来匹配你能够胜任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它可以体现在你的决策质量、做事的结果、战略思维、商业洞察力,甚至可以体现在你在现在的这份工作当中培养了多少人才。
最后一个评估项就是经验。当你在市场上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工作对于经历是有要求的。比如说有的工作岗位可能要求你对行业比较了解,那么你是不是有这个行业的经验就会变得比较重要,有的是你对这个市场是不是了解,甚至是你对这个国家,你对这个国际化的环境是不是了解。或者你有没有精力去处理很复杂的纠纷,你有没有精力去处理很复杂的股权结构,这些可能都会变成你是不是适合下一份工作,或者当你在评估下一份工作时你是不是能够胜任的依据。
所以四个方面再重复一下,特质、驱动因素、胜任力和经验。这个也是很多企业在评估,尤其是到了中高层是不是能够获得晋升,或者这个人是不是应该成为一个合适的候选者的评估的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抱这种评估过程。我在《胜任》那本书里面也讲到,不管是升职也好,还是你改换一个工作环境也好,都会面临一些以前没有面临的不一样的情况,或者更复杂的情况。不管是你还是雇主、股东都应该非常清楚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胜任,你应该事先做哪些准备,你在什么地方还有短板,大家才会比较放心地把你放在那个更重要的位置上,你也才能够更有信心去获得那个位置,也可以提前准备、预先设计到底怎么样去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