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第九课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八条目之首,对《大学》的学习十分的重要。
当年年少的阳明先生读到了朱熹关于一草一木皆具治理的论述,但他认为天理就蕴藏在一草一木之中,所以就约上了好友一起对着竹子开始格物。不到三天,他的好友就病倒了。 阳明先生认为,这一定是身体不够强壮,要是坚持的更久一点,结果会不一样的。所以阳明先生坚持了整整七天,但他也病倒了。所以感叹格物可真是不容易,一定是古圣先贤的力量大,才有能力去格物。后来,阳明先生在经历了龙场悟道之后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以前格物的功夫用错了方向。 格物不是在事事物物上去寻找一个定理,不然天地那么大,我们要格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这个正就是正反的正,格物是说在我们的心上要进行深度的反思,来去探寻背后的深层的原因。而致知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格物致知它是一种功夫。
这个功夫我们该如何体验和实践呢?
通过迟到这样的一个情境来一起体验一下格物致知。方便的话我们可以拿出纸和笔来写下自己当下的一系列的想法。 我们通过不断的书写,也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第一步我们写下一件让你烦恼的事情,这一件事儿就是我们可以用来格物的对象了。比方说,我们今天早上因为迟到了三分钟被领导批评,这就是一件事。
第二步我们针对这件事情开始进行反思,我们写下来是什么样的语言行为等等引发了这样的结果呢?你看我们以迟到为例,可能会有很多客观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办法左右的,比如堵车了,出事故了等等。但是现在,我们先不说那些掌控不了的别人的原因,我们先只看自己能够掌握的有哪些,哪怕自己的原因只占了20%,30%。我们也先选择去反求诸己,或者说去反思是自己的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比如是不是因为自己晚起了十分钟,或者刷手机,多看了五分钟等等,把它写下来。 第三步我们还要再去写出这一些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念头。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那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涌起了什么样的念头呢?比如迟到被领导骂了,这个时候在心里想,这也不过是小事而已,差不多就行了,晚几分钟也不是什么问题。这些在我们脑海当中飘过的念头,我们也同样要把它记录在纸上,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
第四步我们还要找到这些念头的根源何在?为什么对这一些小事儿总是不上心呢?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差不多先生呢?这种认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是不是有可能它源于在我们小的时候觉得写作业是给老师写的,家务活是给父母干的,工作是做给领导看的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就习惯了总是被动的去参与,甚至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说主动的渴望去把事情做好。 当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源于内心深处的认知的时候,很有可能也是一些不大入流的想法。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开始意识到了,观察到了,就说明我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好转。到这儿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基本的格物的过程。
第五步那就是致知。我们要继续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新认知。所谓格物,就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认知还有待升级。那么想要让自己的认知上一个台阶,我们就要去去掉原先那些不够好的看法。这个时候更好的念头会开始从心里面涌现出来。比如当我们真正的通过反思意识到了那些作业也好,家务活也好,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来帮助我成长的。 当然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但是提升自己的本事才是最关键的。同样工作也是让我自己长本事的机会,自己的本事大了,到哪儿都会有一席之地。我们能够建立了这样更高层面上的认知,就完成了致知的过程。当自己的认知层面真正的提升, 对于迟到这个行为我们自然就会开始有所改善。是不是说这样做就能一劳永逸,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呢?当然不是这样,格物致知的功夫和其他任何一种练习一样,我们都要反复的去应用,反复的去实践,才能够让自己稳固在这个新的认知上,能够有更好的行为出现。
当我们通过深刻的反思挖掘迟到这一行为的根源就是格物。
当我们能够愿意去掉那些不入流的想法,提升对工作的认知层面,这就是致知的表现。
在当我们意识到原来工作是给自己长本事的机会,所以愿意更真诚的对待每一份工作,这一种力量就是诚意。
而最后当我们能够树立起更加好的行为模式,更正确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正心。
成长的本质就是认知的提升。天理不在竹子上面,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新一代员工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一周的主题是晋升的快速通道。周一我们讲领导的期待就是心明眼亮,手快的人。
周二、我们讲了“五指工作法”,每一根手指都代表了一条职场人成功的法则。
周三,我们讲了下通知的故事,也就是初入职场,展现你的真诚,做一件事一战成名。 今天的案例对应着哪根手指,哪条法则呢?
小赵20岁出头时,是一家工厂的普通职员,每天骑一辆小木兰上下班。她留意到工厂门口有一个垃圾堆,平时还好,一下雨,那个地方的环境就不堪入目了。她也看到时常会有外来的清洁工们过来清理垃圾堆,然而总是会有清理不干净不及时的情况发生。小赵找到相关的负责人,问这个垃圾堆的活是谁做,是怎么做的呢?她了解到工厂每月会花300元雇三个清洁工轮值过来清理。 小赵就说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您看行不行?咱们工厂不用花300元,花100元就能把这事儿干了,你把这100元付给我,我和车间同事来做这事儿,清理垃圾堆。后来厂长听说了这件事,很惊奇,厂长说我倒要见见这个小姑娘,还有人想出这样的办法,承包垃圾堆,我要亲自和她签合同。于是小赵就和车间的几个人,每天利用上下班前后的时间清理垃圾堆,每天早上6 ,七点都可以看到这位年轻姑娘和几位同事清理垃圾堆的场景。就这样,不到一年赚了700块钱。在30年前,这700块钱可算大款了。有一次工厂里要搞活动。 小赵就用这700块钱带着车间里的三十几个人顾上一辆大巴车,转遍了整个省里所有的名胜古迹,其他车间的人都羡慕的不行,可他们都拿不出钱来。如今的小赵已成为企业界值得尊重的人。正如一位前同事对她的评价“走到哪里都能卷起一阵风”。在她的眼里进入一家公司处处都是活干,处处都是机会。
这个小故事对应着“五指工作法”中的哪一根手指,哪条成功的路径呢?
是的对应第五小拇指,你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阔步前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有以下两个重要启示:
第一、心明处处是机会。 在周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小拇指法则,擅用28定律。你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阔步前行。这也是全球知名猎头公司的研究成果。成功的职场人总是能逆向思考,找到一般人认为没有价值的工作或者看不到价值的工作,这往往能让他们与众不同。 我们把公司或者部门里的事情分为三部分:
前面20% 中间60% 后面20%
前面20%的工作大家都会抢着去干,那些台面上的工作,最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中间60%是常规工作。
后面20%的工作就是大家都不喜欢做的,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你就干后面20%的工作,机会就在后面的这20%里。这是一个秘密,是成功之路 !
这是小赵的经验,也是全球知名猎头公司采访和调查数以千计的成功职业经理人,历时两年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事实上,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为我们揭示了这个秘密。《道德经》第二章有三句话,“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高下相倾——高就是低,低就是高。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站在高处,能够享受鲜花掌声。可是道在低处,一个人匍匐下来愿意为他人服务,愿意干苦活累活,人们才会赞叹他,赞叹他的品质,赞叹他的格局境界高!心高才是高,心高格局境界就高,品德就高。心高,打扫垃圾都能干出名堂来,所以心明就是心高!创新型思维从哪里来?就是别人不干的活你干,这就是心明。心明,是在暗处点亮一盏灯,处处都有活干,处处都是机会。第二,心的高低是晋升的本质。心的层面提升了,晋升的道路是自然向你敞开的,你在垃圾堆里都能找到晋升的通道,所以晋升等于心的层面提升。
刚刚在《大学》中我们学习了格物致知的功夫。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格物就是在心上深度反思。 致知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升自己心的层面。
实践作业:练格物致知的功夫,提升自己心的层面,走上晋升之路。
总结要点:
第一、心明眼亮是善用28法则,抓住20%的机会,在暗处点亮一盏灯,处处都有活干,处处都是机会。
第二、晋升等于心的层面提升,格物致知,练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