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作文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不仅会玩儿,而且玩儿出了新花样、新创意,可是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已,有时候为了应付考试还选择背作文、抄作文,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作文”的跑马场。还有一些孩子喜欢胡编乱造,完全体验不到真实表达的乐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思考了一下,一是因为孩子们不知道写什么,他们缺少经历和体验,脑子里没有东西,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就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写,缺少写作的方法和老师的指导,很多老师、家长为了应试,让孩子们干脆背作文、抄作文、默作文,这样更消减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造成思维懒惰。那么究竟要如何降低孩子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小游戏激发孩子写作潜能
为了降低孩子们写作的畏难情绪,一般在写作之前我会告诉孩子们:“写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可以了。”接着,我会带他们玩儿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这样就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玩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收获独特的体验,紧张、激动、兴奋、害羞、如释重负等等,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还会关注到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反映。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再动笔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就解决了“有米下锅”的问题。
在游戏之后,我们再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关注其他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写出来的片段会非常真实、有趣,孩子们也特别有成就感。如果再请写得好的同学读一读他的片段,孩子们就能借助文字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能学习同伴的个性化的表达。
像这样的小游戏,还有蒙眼贴鼻子、托乒乓球、拔河比赛、你比划我猜等等,这样的游戏往往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既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激发孩子写作的潜能,调动表达的积极性。
用心观察培养孩子敏感思维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校园里,我会带着孩子们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校园里的一花一木,春夏秋冬的变化,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好素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秋天的一片树叶,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灵感和感悟,叶片的颜色、形状、气味,甚至这片叶子的一生,都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壮阔,给他们以启发。他们也因为观察,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让观察和感受更加敏感,也更加愿意去用文字抒发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还可以邀请班级里有特长的同学,在班级里表演才艺,比如请会拉小提琴的同学表演拉小提琴,孩子们一边欣赏着美妙的乐曲,一边遐想,这个时候表演者的表情、动作、乐曲曲调的变化,以及听众的反映、自己的感受都呼之欲出了,孩子们再去表达就会感到有话可说,并且愿意去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反复的训练中,孩子们既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又调动了丰富的感官,保持文字表达的敏感性,更加自由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丰富体验巧妙积累写作素材
校园以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会鼓励孩子们多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假期里,我会让孩子们做水果拼盘、学做一道美食、亲子角色互换等,这样的活动往往能拉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生活的情趣,激发孩子们创作表达的愿望。孩子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会觉得非常好玩有趣。
我还会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走进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甚至去旅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玩儿中学,学中玩儿,这样就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扩大了孩子的视野,为孩子们的写作表达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大量阅读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生的习作也提出了以下要求:“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解决了的写作素材的问题。孩子的作文究竟要怎么写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范本,文章中规范的表达,独特的表达方法、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等,都是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教材也从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等,对不同学段的孩子进行了句、段、篇、章等的训练。同时,大量课外阅读,也丰富孩子们语言,提升孩子的阅读力,帮助孩子实现语言的积累。
阅读与体验结合,孩子们才能在写作中发力,比如在学习《腊八粥》一文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令人垂涎三尺,我们就能根据沈从文语言表达的风格,去模仿着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美食。在学习了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我们就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旅行等。在学习了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动静之美,学习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更是教给学生们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等,抓住慢镜头似的“细节描写”,去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
展示分享激励孩子写作信心
作文完成以后,还要让孩子们在交流分享中进行进一步学习、提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我会在班级里搭建作文分享平台,通过自评、互评或者师评后,再请孩子们去朗读自己的作文。读全篇、读一段、甚至是一句话。让不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写作表达的成就感和信心。完成得好的孩子的作文发表在公众号或者进行投稿,让孩子们体验到发表的乐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对于一些书写有困难的孩子,我还会引导他们先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进行说写作文、图画作文等创意表达,孩子们由玩儿到会说再到写,这样就在经历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把自己独特的见闻和感受表达出来,也能调动孩子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能力。
总之,会玩儿就会写作文,在写作之前降低期待,通过小游戏、小活动等激发学生写作的的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玩儿中积累素材,让孩子们乐于表达、创意表达,积极分享、交流,就能享受到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