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完成的教案,为了做好它,我找了《故都的秋》教学视频来看,一个小时的视频我看了近三个小时,边看边做笔记。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真的太难了。ꈨຶꎁꈨຶ
不过没事,以后我会做得更好的。 加油干,小星星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理解、掌握、积累好词好句。
找出文章中景物的具体特点。
自主鉴赏文章的抒情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品析文章重点段落,培养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字词,学习文章以景显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自己赏析文中优美词句,体会其中语言的韵味,提高自我语言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文章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对故都秋的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故都的眷恋和怀念之情,提高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体会文中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
难点:
把握文章写景的主体,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反复朗读法、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老舍先生有过这样的一段话“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生活经验上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天堂般的北平的秋,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品味各段描写景物的句子,并给这些景图拟小标题。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文本,对文章中的景物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到郁达夫对故都的眷恋和怀念之情,以及心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深入研读,赏析文本: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的漏下来的日光”中的“数”字写出了什么?体现了什么?
通过老师与学生互问互答的方式,明确了使学生明确了“数”字写出了作者悠闲、清闲、惬意,体现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来赏析文中各幅景图中作者是怎样表 现故都的秋的味、色、意境与姿态的?同时注意作者的语言和用词。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老师指导的方式,来明确作者在每一幅景图中表达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写了雨后寻常北京人的对话显示出了最自然的秋味。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引用了王安石《北山》中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迟归。”这句诗表达的孤独寂寞之感与文中郁达夫所表达的感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化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在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还要写到南国的秋?
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来明确在结尾处写到南国的秋是为了与文中北国的秋形成对比,突出北国的秋的悲凉和作者对故都的 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一起赏析了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这北国的秋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画中还带着丝丝悲凉,是郁达夫对故都的思念和眷恋,画中有情,情中有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给人画一般的感觉。
作业:
描绘一幅你喜欢的景色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要求:注意情景的交融,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且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清
静
悲凉
叶落知秋图
秋蝉啼叫图
秋雨洗城图
佳日果树图
庭院秋景图
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