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惊心动魄”地迟到了。
原因是前天晚上睡得晚,早上闹钟响了八百遍才昏昏沉沉地起床。出门的时候就已经比平时晚了几分钟。
死赶活赶到了地铁站,发现常坐的那趟车刚在我眼前开过,接下来要再等五分钟。这就意味着,下地铁后我赶不上最后一趟班车了。
果然,出了地铁,班车已离我远去。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打车,但那个地方特别偏远,车辆很少,打了十几分钟也没能打到。
无奈,我最终只能选择骑单车。然而一路上不是遇红灯就是遇堵车,天空还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原本十五分钟的路上,整整骑了二十几分钟才到达。
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一看时间,霍,8:35。成功迟到了五分钟。
因为我还在试用期,所有的表现都将被无限放大。一次小小的迟到,你不知道背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路上的疲惫,再加上迟到后内心的不安,让我十分后悔为什么不早点睡,早点起。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没有时间,逼到没有退路?
细细想来,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
以前上班,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共交通,总是赶着最后的时间点出发、到达。
路上如果没有突发情况,那就能卡着最后一分钟打卡。但一旦遇到点堵车,等电梯,排队等情况,那就凉凉了。
所以印象中的大部分早上,我都在“赶路”中度过。赶上了,心里庆幸。没赶上,一天工作的心情都受到了影响。
但即便如此,我好像也没有“长记性”,永远不给自己留出“弹性时间”。
看上去是一次小小的迟到,背后却隐藏了更大的人生秘密。
1.生活中不要“赶路”,而要去“规划路”。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的节约本质上都是时间的节约。
我一直都有晚睡的习惯。
以前没做副业的时候,晚上就刷刷剧,看看书。洗澡也特别慢,再发发信息聊聊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后来做了副业,下班后就得做咨询,准备课件,把陪娃放松的时间都用来赚钱了。
结果都是得到12点才睡。
以前年轻的时候无所谓,身体吃得消,也有大把时间。但今年开始,明显觉得力不从心。
10.30睡觉和12.30睡觉,第二天完全是不一样的状态。
有好几次累得头精昏,回来跟队友说,我今天一定要早点睡觉,一定要监督我。
队友每次都无奈地说,“什么时候睡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自己不想,谁监督也没用。”
对啊,明明就是我自己不想早睡,而不是不能早睡。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我没有规划好时间,始终在“赶节奏”。
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白天没时间,就全部堆到晚上。但晚上也没有控制好节奏,就只能再拖延到第二天。
看似忙忙碌碌,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还把身体搞垮了。
直到最近我调整“战略”。晚上不管有什么事,都坚持10.30睡觉。早上提前1-2小时起床,神清气爽地完成前一天的任务,再做好新一天的规划。
与此同时,把所有的任务按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首要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以及紧急不重要的事。接下来再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最后才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
这部分的事情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处理。把精力节约下来放到前两个部分。
如此一来,我不再一味地“赶时间”,“赶路”,而是学会了“规划时间”,“规划路”。
我发现在正确的时间里,采用正确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自然也不会再内耗焦虑。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赶路”的本质是跟在生活的后面跑,被动地受牵制。唯有提前规划,跑在生活的前面,方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掌控节奏,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2.工作上不要“赶路”,而要去“看路”。
曾看到过这么一段话:
“工作时,不要着急去盼着一个结果,只需要认真对待这个过程,尽管眼下十分艰难,但结果一定不会差。”
意思是,不要一味只顾埋头“赶路”,更要学会“看路”。
“赶路”意味着只想要一个结果,而“看路”意味着要先确定好方向对不对,也要享受整个过程。
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
刚来这家新公司两个多月时间,起初上级给我布置了很多工作,既要熟悉文件,又要尽快上手操作,经常忙的团团转,
有好几次因为做不完工作留下来加班到深夜。整个人时刻处在“备战”状态,即便如此,依旧赶不完工作。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我试图停下来思考。
我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需要做这些事情?在着手开始之前有没有通盘了解清楚?有没有先去思考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能不能提前预判工作内容,而不是被动等待指示?
通过梳理,我发现自己经常处在应激状态,接到任务就开始做,并没有先做全盘考量。
甚至不知道这个任务的背景是什么,用途是什么,受众是谁?更不知道这一步对于后面的步骤有何帮助。
这就导致了我为了做而做,为了应付而应付,为了赶进度而赶进度。
结果便是,疲于应对,获得不了好的结果,自然也享受不了这个过程。
有很多次崩溃的时候,都在怀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996,工资还没有我做副业多,还要顶着这么大的压力!
直到优化了工作方法后,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工作成就感也扑面而来,我才更加确认,职场是最好的修炼场。在这里我能训练思维,转变认知,提升技能,通过定期复盘和整理,更能为我的职业咨询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自信,灵感和素材。
写在最后:
都说星光不负赶路人。但我认为,这句话还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得要有规划,有方向,有思考,更要学会享受。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