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大家熟知的名言,读书、行走,都是开阔视野、荡涤灵魂的方式,都是为了“见过”。
前几天,参加市实验小学的行为习惯专项督导观摩。凌波校区的校园文化,古色古香,通济校区的花儿剧场,大气典雅,凯东校区的学生底蕴,深厚绵长……由于自己学校也有活动,其他校区的参观学习,我让中层和骨干老师去了。大家回来以后,迫不及待将心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见过,更打动人心,眼见的内容,必历历在目,挥之不去。见过,才更生动去对比、反思、调整、向上。见过,是一份礼物,作用不可衡量。
前段时间,送几个中层和骨干老师到重庆谢家湾跟岗学习一周,回来他们写了一份报告《印象谢家湾小学》,谈到,谢家湾学校的每件事情都做长远规划,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基础;管理人员非常积极主动,都通称为“干部”,强化责任和担当;每个活动谁负责,谁全权调配所有资源;中层岗位双向选择,每年都要有调整;设计体育月,增强学生体质;各班实行长短课,各班自编课间操;延时服务周一、周二以班级为单位,周三、周四以社团为单位……所有这些,都来自所见,所思,这就是思想的发展,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供给,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上周六,组织部分学生到洛阳做红色研学活动。过去,教材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教材。当学生用一天时间参观了班超纪念馆、杜八联、洛八办回来后,迅速写了作文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内容丰富,言之有物,且发自心底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种对革命烈士的敬仰,来自本能。正是“见过”,让他们的思想成长一点点累积,这种体会,会深入骨髓吧!
到龙门石窟研学时,我们融合了美术学科,让美术老师适时进行现场教学——团扇创作,师生共有的语言密码,让作品真实,内涵丰富。做黄河文化研学时,我们融合了科学老师,研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动手做实验,探寻黄河之水的由来,学习过滤技术,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科技筑梦,启智未来”研学活动中,学生脑瓜里的一个个小问号不断涌出,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尽在不言中。参观电厂时,科学老师指导学生做串联小灯泡的动手活动,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组装的灯泡亮了起来,那样自豪感、成就感,难以比拟,会让他们铭记一生吧。
这就是种子,不知道哪块土壤适合哪类种子,但不断播种,定会有合适的生长契机。让每个学生都精彩,让每个生命都散发馨香,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的是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教育的深爱。
……
“见过”,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气质,藏在举手投足的自信中。当每一天都让我们期待,当未来让我们无限憧憬,当我们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情,我们便是在触摸着教育的内核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