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堂提问说起

一堂好课的标准,新世纪有三个基本准则:

1.尊重新世纪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展开逻辑和基本内容,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越多越有可能不是一节好课,原则上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机会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迷思和错误。

这样的提出,有对自己所编教材的推崇,也有基于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有对学生的个体尊重与启发,让学生从教材开始,经历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估计很多课都不是一节好课。

且看我对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梳理: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你能列式吗?

3.和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要用600÷2?

5.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6.完成的同学可以大声地和同桌讨论一下。

7.600里有几个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8.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9.谁来简洁地说一说这个过程。

10.这里是6个百除以2,得多少?

11.6000除以2,你能拨吗?

12.看这四个计数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3.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不一样?什么又是一样的?

14.它们都是在被除数的哪一位?

15.看到8÷2=4,你还能算出哪些算式吗?

16.这些算式都是在计算哪一个?

17.任务三:120÷6=?

18.120里有多少个十?算式转化成了?

19.这里有1个百,2个十,怎么是12个十呢?

20.这里把它们转化成了什么?还是最高位吗?

21.观察600÷2和120÷6,计算起来难吗?【都是表内除法】

22.你们学会了吗?

23.挑战课堂练习,4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不完全统计,那些细碎的问“是不是”的问题就没有统计。

这23个问题中,核心问题有3-4个,其他问题都是一种衍生。如果这样统计,一节课处于老师问问题的时间,大概就有30分钟。从时间来判断,肯定违反了一节好课的标准。

这里面,我最欣赏的问题:看到8÷2=4,你还能算出哪些算式吗?因为这个问题,是一种新知学习后的迁移,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建模。因为学生从上一个环节就知道了这些除法都是在细分计数单位的个数。从而让新知和旧知发生关联,也对数的运算的一致性有提升。

再看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针对学生错误的提问,没有一种帮助和欣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点的,因此学习也就会很费力,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顽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等量齐观孩子们的作品,让孩子们勇敢提出自己的不明白,是一种学习上的进步。而不是老师一节课,一问到底。

老师一问到底的课堂,学生就会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精神紧绷,得不到片刻的松弛,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得不偿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