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读《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训练营。主要讲了一个案例,学生做咨询呈现一些语言模式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比较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刘老师在讲的同时提醒到这个问题,反思自己的问话模式有没有类似的?这比较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我也有需求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想让自己说话更容易让别人接受。更有待于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当刘老师讲完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在书上回看这个案例,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根本静不下心来去仔细去分析,去看待这个问题。自我觉察这方面,我反思想了一下。
第一可能是我觉得刘老师已经指出了这个方向,这个这个问题感觉自己已经理解了,所以就不想再静下心来去看这个问题。
第二,觉得自己是更期待直接去找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沉浸于这些错误的模式下。仔细想了想,还是感觉自己好像懂了,所以静不下来再去看书上的这个案例。在下午的梳理中让我再次看到了静下去看案例的价值。这种错误的问话模式提醒自己在平常的问话中和语言中避免这种错误的模式再出现。
第三,学习方面我的理解能力不高,领悟力低。对自己是有不满的。自己的期待高有点儿不太结合实际。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就想想自己做到了几份就会收获几份,从新手变老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看到了自己想要更好的心,这个意愿是比较大的。接下来要做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看到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一步一步来。
第四,在重复这个案例的时候,嗯,看到这些问题。并没有觉察到这些问题是有问题的。让我感受到可能自己对这种模式是有认可的。自己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模式语言。提醒自己。平常的说话中,避免在此类模式的出现。
第五自己看案例的时候没法进行看下去,当和老师一起讨论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进入这个内容,然后思考如果是正确的方式,我应该怎么去回应?基于当下这个感受,让我想到下次如果不能自己静心下来去看的时候可以找人去交流交流,探讨一下。
和老师一起探讨得出的结论——慢悠悠的走,不要太用力,慢就是快。一般化的技巧可以减少焦虑。向他人学习和自己去比较,不要和他人比。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中间不能断,一断就不太好拾起来。听直播和听回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读书训练营期期跟着走。老师提醒我镜子似的反馈感受别人的感受,让我学会了怎么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