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书《认知觉醒》,作者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读书的导向应该是我们能行动起来,从而让自身产生一些向好的变化。作者还说中了一个在我身上常见的现象:就是看了书之后什么也记不住,总感觉书白看了,其实不用焦虑,只要我们能记住书中的哪怕一个点,并从这个点上联系起来以往我们的所见所闻,最好能记录下来,长此以往是会对我们的认知有帮助的。
所以我决定实践一下。
我就简单记录下我最近读的吴晓波所著《激荡三十年》的所思所想吧,这本书简述了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些细节我可能也不记得了,但是给我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那真是一个变化诡谲且充满了致富机遇的时代,一些人行走在法律和制度的边缘,利用一些灰色手段走向了“人生巅峰”(ps可能是我认为的人生巅峰,所以打个引号)。商业或者说资本世界真的是乱花迷人眼,真的很容易让人丧失道德底线,我记忆比较深的是书中讲到福建某一个县在一些官员默认下生产假保健品从而得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有人靠政府关系投机倒把做大做强,有人却因为投机倒把获罪入狱。
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最强壮的,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能快速响应变化的物种”,这句话我深以为然。那个时代的变化太多了,企业体制改革了很多年,改革的结果就是把人们从思想束缚中慢慢解脱出来,把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慢慢释放出来,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进来。邓小平几下南方视察都是中国经济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让本来萎靡不振的经济重新快速的发展起来。每次改革或新的机遇到来,都会诞生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创造它的企业家们,他们都是最能践行达尔文所说的响应变化的人。
迈入21世纪,科技和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们也渐渐与科技融为一体,基本每天生活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然而我们中国企业的发展长久以来却一直被技术和创新束缚住手脚,一度只能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终于在企业体制改革后搭上了互联网这列快车,孕育出很多互联网巨头公司,网易、新浪、阿里巴巴至今仍为国人熟知。还有些企业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为国外企业做代理,或者使用国外企业淘汰掉的技术和设备了,也开始投入研究、创新、技术,布局全球发展。
邓小平常批示一句话“再看看”,中国企业在这三十年中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不乏一些企业或“失足”跌落,或被“巨浪”沉入河底,所幸大部队都来到了彼岸。
写于2023年1月14日,北方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