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魅010《柳子厚墓志铭》1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就是教材的第九页第二个课文,叫《柳子厚墓志铭》,它所记载的内容,就是我们上一次课的那个《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柳宗元的生平。

这个文章的作者是韩愈,韩愈的字的叫退之,愈是前进,字是往后退。所以,名和字之间是相应的,韩愈这个人,他当然是河南的南阳人,但是,他自己说他的郡望,家乡是昌黎。所以,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是反对藩镇割据的,在思想上是遵从儒家学说,排斥佛教,从政治的基本的倾向来说,是倾向于保守的。他的文学成就很大,在文学上它是一个革新派,他跟柳宗元一起发起了所谓的叫作古文运动,我想大家都知道,所谓古文运动是什么?

古文跟骈文是相对的。先秦两汉的散文,还是非常注重内容的表达,文风质朴,不追求形式。而南北朝时期,形式的追求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了一种骈体文,讲究排偶,讲究辞藻,讲究音律,讲究用典。而内容上就没有那么用心了,这种形式实际上成了一个文学上的一个束缚的东西。

到了唐代,韩愈这些人就是重新强调文道合一,文学作品要有思想内容,以道为主,文艺形式要跟思想内容相统一。另外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按照古人的传统加以改造,并且进一步对古文进行改革。

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以古文为榜样,来进行创作的风气,这样对于我们国家的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柳宗元跟韩愈是亲密的朋友,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的倡导者,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但是,这两个人在政治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派别,柳宗元属于当时叫王叔文集团,它的重要的成员,这是一个革新派。

王叔文集团是什么?

在唐朝的中期,社会上有很多危机,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官当权、朋党之争都已经开始了。中央政权的实力逐渐的削弱,吐蕃、回纥都威胁着唐朝的边境。在贞元21年,唐顺宗李诵继位,他就想来图谋改革,来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拥护自己,又都具有革新思想的人。

这里面就包括王叔文、王伾,当时柳宗元是33岁,他跟王叔文的交情比较深,政治见解是一致的,于是王叔文就把柳宗元提拔成礼部员外郎。

员外郎,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部里面的一个司长副司长,又团结了其他的一些人,刘禹锡、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以及陆质、吕温、李景俭等,也都与二王相结,最终形成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

但是,顺宗李诵在继位的前一年,就得了病中风了,一直身体不好,他把国家的事情都交给王叔文、王伾、柳宗元这些人来管理。到了贞元的21年的2月开始就职,积极的推行革新,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藩镇,限制宦官的权力,禁止宫室,整顿税收,释放宫女。这些行为都是要从藩镇割据的手里夺回,包括宦官的手中,夺回权利和军队,当然就受到这些人的联合的反对了。

于是宦官们就认为说,顺宗你有病,你不能够治理朝政,就把他的儿子李纯,要来立为皇帝。这是在8月份的时候,李纯就做了皇上。

所以,他的时间非常短,你看2月8月这半年的时间,这个时候一旦宪宗继位,王叔文集团立刻遭到了宦官家族的这种政治的迫害。王叔文被杀了,王伾被贬了,不久也病死了,剩下的八个人,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就都变被贬为司马了。

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这个是著名的八司马的事件,柳宗元他被贬到哪去呢?

对贬到永州作司马,被贬十年,柳宗元在这十年里面,接触到了下层老百姓的生活,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在这个期间,他刻苦的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各种重大的、社会的、思想的、哲学的、政治的课题,创作了很多好的文学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比如说,《永州八记》,《封建论》等等著名的篇章,在元和七年,公元895年的时候,他又被贬到柳州,这是今天广西,他到那个地方以后,他大力的进行社会改革,为当地的老百姓办好事,深受群众的拥戴。

不过由于那时候,边陲的这种生活的困苦,长期社会生活的这种苦难,到了819年唐宪宗大赦的时候,有人去说情,就把柳宗元招回来,到京城的时候,柳宗元没有来得及,当时就已经病死了,那时候才47岁。

韩愈跟柳宗元他们的关系,我们刚才提到过,他们的政治思想不是完全一致,但是,他们相互之间的友情就非常深。韩愈对于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是非常称颂的。

所以,柳宗元的去世,韩愈一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这就是《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是这三篇里面写的最好的。

墓志铭,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个文体,在古代文体的分类里面,属于碑志类,碑志类有关的知识,请大家看一看我们教材的下册,通用部分的700页,那上面有具体的介绍。

这个墓,就是人死了以后,把他埋的那块地叫作墓,上面隆起来的土叫坟,坟就有隆起的意思,我们在《烛之武退秦师》里面讲过,“又欲肆其西封”,“封”,就是一只手在种树,种树叫培土,培土就有隆起的意思。

所以,“封”跟“坟”,它是同一个源头出来的词。所以,这个“坟”有隆起的意思,而“墓”是个平的。“志”就是记载。“铭”本来是指刻在铜器上面的文字。后来呢,刻在石头上的,其他的金属上的这些文字,这都叫作铭。“墓志铭”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埋在墓里边,记录死者生平事迹的刻石文字。墓志铭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埋在地底下呢?

因为古人,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后人为了让死者受到后代人的这种祭祀,就把他的事迹、家谱都刻成石碑,竖在他的墓的前面,这个叫“墓表”。

这种行为在秦代就已经有了,在汉代特别到东汉的时候非常盛行。但是,老是这样,就是这个安葬的这种仪式,就变得非常的隆重。曹操觉得这个太隆重了,因此,曾经下令禁止厚葬,不让立碑,不让立碑的时候,就有的人还要用这种形式,来寄托自己的这种对于死者的纪念,同时又不能违抗法律,因此,就把刻好的这种石头埋到了墓里边。

到了晋代的晋武帝司马炎他们废除了禁令之后,刻石的风气又兴盛起来,但墓前要立一个碑,说谁谁谁之墓,然后刻事迹的这些事情还是在埋的墓里面,这叫墓志铭,墓志铭就是从这儿来的。

墓志铭的形式是两块石头,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底下一块石头是写了铭文,上面有一块石头是个盖,把石头盖上,在这个盖上,写上“某某某墓志”这几个字。这样是两块石头合起来,埋在这个墓里面。

墓志铭从它的内容上说,它分成两部分,一个叫作“志”,一个叫作“铭”。“志”是散文,是一般是通常按照年代的顺序,来记载死者的生平事迹。另外一部分是“铭”,铭文就是对于整篇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对于死者的颂扬悼念,或者是安慰。

这两部分谁是主体呢?

本来是要称赞、怀念、安慰死者这个是最重要的,就是铭文是最重要的。但是,铭文短,志文长,志文就重要了。所以,铭文倒变得很短小了,不重要了。

我们这一篇墓志铭,最后的铭文,非常短,就一句话,这个又是特别的,就是韩愈他常常自我作主,他要作一个形式,它还是自创一种形式。所以,是一种变体。

关于墓志铭,我们还应该知道,墓志铭通常是指写这个人的好处,长处,优点,功德,不写他的缺点。为什么呢?

主要的是因为死者的家属,要光祖耀宗,写墓志铭,在他的墓里面埋一块石头,专门记载他的缺点,这种作法是不近人情的。所以,通常不作。

当然这个也有,这个是为了请人来做,就是有一些经济的报酬。所以,有的人写墓志铭的时候写的好话会多一点。

但是,我们这篇文章应该说,韩愈的文章是他充满了这种对于友人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来写的,是真实的一种情绪的表露。所以,我们来看看,而且柳宗元他生平,确实这个人的品格,也有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个我们的文章都能看到。

韩愈、柳宗元共同发起的、推动的古文运动,他们各自的文学成就又非常高,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韩序柳记,柳宗元的游记写得非常好,韩愈他的序文包括他的墓志铭写得非常好。《柳子厚墓志铭》,又是他写的墓志铭当中比较好的一篇。所以,这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第十页第一段。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第一段,写什么呢?

写柳子厚家族的世系,这是要有选择。第一,写这个祖上的人要官大。这是为了显示这个人死者他家族的门风的不凡。第二,要写家族祖上人的忠良之臣。忠良之臣,说明死者他的好品德都是从祖先那继承而来,这是要交代他的家族。

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子厚”,柳子厚是死的这个人,“讳宗元”,避讳、忌讳,我们在《段太尉逸事状》里,我们提到过皇帝的名字是不能说的,那是要避讳的。现在要写的死者,也是一个要受尊敬的人,因此,他的名字也不能说,避讳采用什么办法呢?

通常有三种办法。

第一个,换字。换成什么字呢?换成同义的字,意思相同的,比如,我们上次提到过,李世民的“民”不能说了,就把老百姓的民说成“人”,这就是用同义词。

第二种方法是空一个字。它要写在这个地方,打一个方块空着,表示这有一个字,这个字我不敢写了。

第三种方法是缺笔,缺笔往往是最后的一笔不写,当然是其他的,比如说,孔丘的丘,它中间那一竖就不写了,空在那。

这是通常采用的三种避讳的方法。有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情况,必须写这个人名,要登记他这个人名字,这个时候,非写不可的时候怎么样呢?就在这个人的名前面加一个“讳”字,表示后面的这个字,是我们应当避开的,不能够写的。实际上这种方法就是告诉了别人,这个人叫什么名。

所以,“讳”某某,也就成了专门用来称呼死者的名字的一个方法。因此,“子厚”是他的字。古人有字,字是用来称呼对方,是表示尊敬的,宗元是他的名,叫柳宗元。

“七世祖庆”,按照宗法排列,一个人在宗族当中往上推四辈,往下推四辈,这就是往上是父、祖父、曾祖、高祖,往下是子、孙,曾孙、玄孙。

这样上下都有四辈的专门称呼,然后超出了这四辈的,只能说是几世祖,再往前就没有专门的称呼。就是按照系列带出来排了。

七世祖叫柳庆,“为拓跋魏侍中”,“为”是担任,担任拓跋魏的是侍中,“拓跋魏”就是北魏,北魏的侍中,这个侍中,相当于我们后来说的宰相,这样的一个位置。

“封济阴公”,被封到济阴,封为济阴公,这是济水的南边叫阴,“阴”那就是太阳晒,因为太阳是在赤道这边的,我们在北半球。所以,太阳从南方往北方晒。所以,山的南边总是晒到太阳。所以,山的南叫阳,水的北边总是晒到太阳。

所以,水的北边叫作阳,水的南边就叫作阴。所以,济阴一定是济水的南边,南岸的这样的地方。

所以,汉阳那就是汉水的北边,比如说,衡阳就是衡山的南边。所以,起名是跟地有关系。

关于济阴公,到底是不是这个柳庆担任的,在历史上还有一些记载,跟这个地方有些出入,这个没关系。

可能是有人怀疑到有脱文,有人认为是韩愈记错了,这都没关系。因为按照史书记载,柳庆曾经作过北魏的侍中,到了北周之后,就被封为平齐公,他的儿子叫柳旦,是北周的中书侍郎,被封为济阴公。

所以,封济阴公,可能是韩愈记错了,要不然就是中间有几个字丢了,应该是七世祖庆被封为平齐公,然后柳旦又被封为济阴公。

所以,这中间可能有落子,这个没关系就行了,总之,他是要说他们祖上的这个人的成就的大,官大。

“曾伯祖奭(shi),为唐宰相”,教材有注,他做过唐的宰相,咱们看就行了。宰相作为官名,是辽代才开始的。所以,在这实际上这个是中书令,也是唐代宰相,相当于宰相。

“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这样跟褚遂良、韩瑗这些人,一起得罪了武后,在高宗的时候去世了。“死高宗朝”,是死于高宗朝的意思,在高宗朝的时候死去。所以,高宗朝实际上,是死的一个什么,是他的一个补语,死在高宗朝这个时代。

现代汉语也有,我们写黑板,是写在黑板上写,在黑板上写,吃食堂,我们吃的肯定是食堂里的饭,不能吃食堂。所以,吃食堂,是吃于食堂,在食堂里面吃。食堂跟这个地方的高宗朝,它的语法的结构是一样的。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皇考”就是柳宗元的父亲,皇是大的意思。咱们学过应该知道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正皇考曰伯庸”,“皇考”,我的伟大的故去的父亲。“皇”是伟大的,“考”是已经故去的父亲,“考”本来是老的意思,从甲骨文的形体看是一个人,长头发。

头发很长,首先拄着个拐杖,为什么,年岁大了,弯着腰,拄着个拐杖,这就是死去的年长的,然后引申为死去的父亲,叫柳镇。柳镇这个人怎么样呢?因为要侍奉母亲而放弃了太常博士这个职务。太常博士就皇帝的车队出发之前,做引导的这个人,这样的一个官职,放弃了这个官职,是为了侍奉母亲而放弃了。所以,“以事母”是一个介宾结构。

做“弃”的状语,太常博士是“弃”的宾语。所以,“弃太常博士”,是一个动宾结构,然后这个“以事母”是他的原因状语。

“求为县令江南”,请求到江南去担任县令。安史之乱之后,柳镇的一家搬到了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所以,他希望能够到江南,做宣城的县令。“为县令”就是动宾结构,“江南”是为县令的一个地点补语,到江南,在江南那去,实际上就是求为县令于江南,跟刚才我们说的“死高宗朝”是一样的,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到前面,请求到江南去担任县令。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后来由于不能够取媚,就是巴结逢迎权贵,“失御史”,“权贵”,教材上有注,指的是窦参、卢佋等人,得罪了当权的那些人,所以,失去了御史的职务。“权贵人死”,那些当权的人,跟他关系不好的人死了,“乃复拜侍御史”,于是重新又做了殿中侍御史,“拜”是任命重新做了。

“号为刚直”,有刚直的称号,号称,他被人们称为刚直的人士。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跟柳镇郊游的人,全部是当时当代的名人。

“所与游”,这是个“所”字词组,“与游”跟她一起游的,然后“与游”作“所”的定语,跟他一起郊游,来往的人,都是当时当世的著名的人,名人。

这一段,一开始是交代,因为写的墓志铭是个死人,交代的死者他的姓名,叙述他的家族的世系,家族的渊源,这个是墓志铭的格式,一定要有的。这是要把家族当中,最有名的祖先一一的列举出来,来显示死者他自己的荣耀不凡,为什么呢?

因为血缘的统治,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统治的内在的形式。

从第二段开始写柳宗元自己了,我们来看11页,第二段。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这一段写的是柳宗元年轻时候的才能才干。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精”是精通,对于事情理解非常深刻。“敏”是迅疾,对于事情的把握非常迅速。据说,柳宗元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教他读书,很快他就能够背很多的古诗。在唐德宗建中四年的时候,就是我们上一次的那个课文《段太尉逸事状》里面提到的有一个人造反,名叫朱泚。

朱泚造反的时候,李怀光去平定,李怀光被他的部将,叫牛明俊给杀掉了。于是柳宗元写过一个《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上给皇上看的祝贺这次战斗胜利的表,这个表,当时这个是他代替崔中丞来写的,当时他只有13岁。

所以,刘禹锡曾经在他的文章里面称颂,柳宗元这个人有奇才,是有其名。这就是“少精敏,无不通达”。“无不通达”,没有什么,没有一件事情,他不能够了解的,不能够把握的。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逮”,就是到达的意思。“逮”这个字。从字形上看是一只手,抓住一个人的尾巴,这是一个点,写前面那个人的身体就去掉了,如果这个尾巴的尾全部写起来是这样的,前面一个人后面拖着个尾巴,现在这只手抓住的就是前面的尾巴。

所以,是赶上抓住,从后面追赶上去,抓住前面,这叫作“逮”。

追赶上就是达到。所以,“逮其父时”的“逮”,改善,教材上说“逮”是及,“及”从这个字形上看是什么?也是一只手,前面这是一个人,后面一只手抓住那个人,也是这样的。所以,“及”和“逮”,在说文里面是互相解释的。

这句话,“逮其父时”就是他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虽少年”,他虽然年纪很小,少年就是年少,“已自成人”,已经能够自己独立成人,成人就是成器、成才。

“能取进士第”,就依靠自己的才能,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取得了进士的名次,“能”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是依靠的凭借的能力,取得了进士的这样的一个名次。

“崭然见头角”,“崭然”,就是山高险峻的样子,出类拔萃高抛的样子。

“崭然”,在这儿就是突出的显示了他的头角,年少才华出众就是他的才华。看见的“见”在这就是体现显现的意思。所以,显露出来他的才能。

“众谓柳氏有子矣”,大家都评价说,“谓”,我们在前面的课文里面,在《定法》里面我们学过,“谓之衣食孰急于人”,“谓”是评价,评价柳氏,柳家有一个好儿子,“子”是继承人,好儿子,众人都评论说,柳家有了能够继承父业的好儿子。

所以,他这不是简单的说有儿子,不用说了,他生下来他就自然有了,这个就不用说,这种还有什么评论的。所以,评论有子,在古代汉语中,我们在后面的文学里面还能见到这类似的这种说法。“有子”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都是有好儿子,能够继承家业的儿子,能够光大祖业的儿子,有出息的孩子。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

“其后”,那以后,他凭借着博学宏辞的考试,“以”在这里是借词,“博学宏辞”是一个科举的考试的科目,唐代有50多个科目的考试,什么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啦等等,博学宏辞,是它的考试的科目之一。

他凭借在博学宏辞,这个考试的里边的好的成绩,获得了“集贤殿正字”这样的一个职务官职,被授予了“集贤殿正字”这个官职。集贤殿,就是集贤殿书院,这个机构是主管图书的编纂的校勘,这样的官职,这样的机构,它在这里面作“正字”这个官职。

正字就是校勘文字的,校勘文字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出版社这个校对,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他是要把一个书的古代的各种版本,拿来互相校勘,这是一个研究性的工作。所以,要有一定的学说、学术才能够做得通。

做过“蓝田尉”,是县尉,“尉”这个字实际上它是一个表示熨平、安抚。所以,他是管理县的治安的这样的一个官职。

“儁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儁杰廉悍”,俊杰,是同义词,都是指的特别出众的,有出众的才能的这样的人叫俊杰。教材上有注,大家可以看一看。

“廉悍”,“廉”本来的意思是,建筑物厅堂的边缘,因此,它是平正、方直的,宫殿的下面都有台,“廉”就是这个台的边,边是方正的,平直的,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就是正直的方正。“悍”是勇,“廉悍”,就是正直刚勇。

“议论证据今古”,就是在学习跟大家讨论的过程中间,他能够随心所欲的,能够非常敏捷地,举出古往今来的很多的例证。这表明他什么?表明了他学识的渊博。

“出入经史百子”,“百子”就是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的这些诸子,“出入”实际上有一个融会贯通的意思,或者是继承,或者是有一些内容还要加以修正、扬弃等等。

经史子集都非常的熟悉,并且能够进去又能跳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古汉语一样,我们不能光在这里面,我们学习以后,我们再跳出来,再看看这里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目的所在。

所以,柳宗元的这样的一个学习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

“踔厉风发”,“踔厉”,跳跃的样子,“风发”那像风那样的快,这都是形容他的意气风发。他的那种一种才干的显露的外表的这种风格。

“率常屈其座人”,“率”在这表示肯定的意思,就是大概、经常、往往、大抵这样的意思,通常,“屈”是一个使动用法,“屈”就是短。理屈理短,没有理了。在这使动,就使得跟他在同一个座上,一起学习的这些人理短,那么,他的理就长了。他往往是在辩论中他是胜利者,于是“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慕”是希望,其实大家都希望多多的跟他结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那些各个公侯,那些有头脸的人物,都想要什么?

想要使他命,“令”是使,“令”后面实际上省略了一个宾语“之”,就是柳子厚,让柳子厚怎么样?“出我门下”,就是出于我门下,这些大官们都想,柳子厚还是年轻人,想让小孩作自己的学生就是这样,这个大官就借着自己学生的名,来扬自己的名说,我有这样一个好的学生,是我的学生,可见我怎么样,也非常不错。

“交口荐誉之”,说文解字的字形,一个人两个腿交叉。所以,引申为一切的交叉,在这就是互相之间的,大家都“荐誉之”,都推荐他,赞誉他。

这是说它的柳宗元的年轻的时候,他的这样的意气风发,这样的有才干,这跟他后来的当时的这么多达官要人都非常的器重他,跟他后来的遭遇,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