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第16届华语电影传媒盛典在北京开奖。
你可能对这个奖还不熟悉,但表妹可以摸良心保证,这是内地最有独立精神的电影奖项之一。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不依托官方或电影机构,由媒体(南方都市报)发起。
找来内地、香港、台湾组成的三地评审,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投票讨论,最后投选出各奖项得主。
只用专业眼光,发掘好电影。
今年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审的,都是大佬——
著名导演陈可辛,担任终审评审团主席;
北大教授、电影学者:戴锦华;
内地著名演员:颜丙燕;
内地资深电影人:耐安;
内地影评人:虞晓毅;
香港著名演员:惠英红;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陈志华;
台湾资深电影人:王晓翔;
台湾影评人及电影工作者:涂翔文。
今年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最大赢家”是侯孝贤。
凭借《刺客聂隐娘》,拿下主单元中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重磅大奖。
由黄建新代领,章子怡颁奖
影帝还是《老炮儿》的冯小刚。
影后是《闯入者》中的“老戏骨”吕中。
其他还有——
徐浩峰的《师父》拿下最佳剧本;
王千源凭借《解救吾先生》获得最佳男配角;
忻钰坤凭借首部长片《心迷宫》勇夺最佳新导演;
《踏血寻梅》的春夏获最佳新演员奖。
这个结果,大家还满意吗?
不过,今天表妹不是来评论,是来揭秘的。
这一次,咱们来聊聊评选内幕。
内地观众电影节,颁奖礼很多,但能像它这样敢把评选过程公布的,讲真,没几个。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获奖者:《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
最佳影片提名:
《刺客聂隐娘》、《老炮儿》、《师父》、《踏血寻梅》、《闯入者》
最佳导演提名:
管虎《老炮儿》、曹保平《烈日灼心》、侯孝贤《刺客聂隐娘》、翁子光《踏血寻梅》、徐浩峰《师父》
双料重磅奖,在传媒奖的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在前年和去年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毒战》和《推拿》就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双料王”。
而这一次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虽然被许多观众吐槽“闷透了”,却获得了不少评委的认同,拿下了过半票数。
据说,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两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倒让评委们花了最长的时间去争辩。
支持 :作为合拍片,只有侯导有胆识“横着拍”
要说《刺客聂隐娘》是一部颇有艺术追求的电影,没人可以反驳。
看起来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实际上却相当耗时耗力:拍摄时长7年,据女主角舒淇的描述,当中有不少是“等风、等云、等鸟飞去”的物理时间;用掉胶片44万英尺,成本必然不低。
台湾资深影评人涂翔文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陈志华,都称侯导应“无悬念”夺最佳影片:
不管是从类型的突破、美学的突破来说,其他电影或多或少都有缺失,差距太大。
陈志华更表示,《刺客聂隐娘》是“艺术品”,在美学方面造诣极高,其他作品难以望其项背。
至于“最佳导演”,涂翔文强调:
《刺客聂隐娘》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国,它是侯孝贤和中国大陆合作的电影。只有侯孝贤有胆识、有勇气可以横着拍,它没有变成另外的武侠片,也不是讨好式的,相反它有自己的风格和坚持。
电影虽然是武侠片,但把“不杀”当成主旨很有新意。(所以)不管是从大的创作角度来看,还是导演的做法和技艺来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导演。
反方一:《聂隐娘》讲不出什么道理,支持《踏血寻梅》
虽然“艺术性”是《刺客聂隐娘》在提名名单中独有的优势,但在台湾资深影评人王晓祥看来,这也许是“聂隐娘”的唯一优势。
王晓祥坦言:二刷了蓝光版《聂隐娘》,并找了原著小说比对后才领会到侯导的用意。他认为《刺客聂隐娘》“除了美之外,讲不出什么道理”。
他选择将票投给《踏血寻梅》——
有原汁原味的故事和独特的叙述视角,跳出了犯罪类型片的窠臼,年轻导演翁子光勇气可嘉、异常难得。
这一选择迅速拉拢了制片人耐安,她说:“虽然它(《踏血寻梅》)还有很多瑕疵,但我个人愿意支持年轻的新导演。”
反方二:希望是最有趣的《师父》
武打女星惠英红的年度之选,是徐浩峰的《师父》。
她表示:
有些电影艺术实在是很高,但娱乐性没那么好。我自己的理解是,电影要给观众认同、娱乐和同理心,这才是好的电影。
影评人虞晓毅也认为:
如果不是《刺客聂隐娘》的话,我希望是《师父》,我觉得剩下的4个中《师父》是最有趣、最好玩的片子。
反方三:《烈日灼心》“完美地结合了市场和艺术”
评审团主席陈可辛,将最佳导演,投给了《烈日灼心》的曹保平。理由是——
这部片完美结合了市场接受度和艺术追求,而且电影重口又感人。
在他看来,“我们越来越需要《烈日灼心》这样的戏,能提高观众的品位,就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
最佳编剧
获奖者:徐浩峰《师父》
提名:
冯元良《心迷宫》;徐浩峰《师父》;翁子光《踏血寻梅》;管虎、董闰年《老炮儿》;王小帅、方镭、李非《闯入者》
相比于《刺客聂隐娘》的大比分胜出,徐浩峰《师父》拿下最佳编剧,可谓“险胜”。
它的竞争对手是以两票之差失利的《踏血寻梅》,以及《心迷宫》。
台湾资深电影人王晓祥认为,《心迷宫》从多线推进故事到最后糅合在一起,“有西洋大师的底子,很新奇又能自圆其说”。
戴锦华推崇《心迷宫》的地方在于,它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真切现实,我觉得这是中国电影几乎快丢光的东西”。
陈可辛和陈志华将选票投给了翁子光。
他们认为《踏血寻梅》的剧本在传统的谋杀题材中“不落俗套,还挖掘出了一些人性”。
而面对审查、舆论等现实困难,这部重口味“三级片”能在拍摄结束后的两年最终上映,当中艰辛实属不易,应当鼓励。
但尽管新人们勇气可嘉,台湾影评人、编剧涂翔文指出,编剧奖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怎么写作、怎么构思”上。
在这一方面,小说家徐浩峰显然领先多个身位。
从文学性来说,非常多经典的对白,可能一两句话就定住了角色……就算这么多人拍这种类型的电影,不管是动作还是武侠方向的,这个剧本的动作和人物还是非常让人兴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投给《师父》。
影评人虞晓毅同样支持《师父》,称它在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之外,还反映了共同的人性。
最佳男女主角
获奖者:冯小刚《老炮儿》& 吕中《闯入者》
男主角提名:
冯小刚《老炮儿》、廖凡《师父》、陈建斌《一个勺子》、郭富城《踏血寻梅》、李鸿其《醉·生梦死》
女主角提名:
吕中《闯入者》、宋佳《师父》、白百何《滚蛋吧!肿瘤君》、春夏《踏血寻梅》、杨子姗《重返二十岁》
在最佳男演员方面,“老炮儿”冯小刚当仁不让,多位评委都认为冯小刚是《老炮儿》中的灵魂。
“没有冯小刚,这部电影就不成立”。
甚至,不喜欢《老炮儿》的戴锦华也真爱着冯小刚的“六爷”。虽然不喜欢戏里两个阶级和两代人的冲突,甚至都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了,她依然认为“是冯小刚成就了这个戏,他把‘文革’时期所谓的老炮儿和北京大爷混在一起,这个形象让人信服”。
《一个勺子》中的陈建斌也有拥戴者。
王晓祥就非常享受他在片中滑稽、荒谬的表演:
没有荒谬这个片子就不好看了,就是因为他一直荒谬,自己也陷在荒谬里面,就让观众跟他一起把荒谬找出来,整个过程会让你有耐心一直看下去。
最佳女演员的竞争,则主要围绕“一老一少”:
76岁吕中6票,剩下3票则落入不满25岁的青年演员春夏口袋里。
在陈可辛看来,春夏之于《踏血寻梅》,就如冯小刚之于《老炮儿》,都是“电影的灵魂,如果没有她,这部戏完全是另外的电影”。
但是戴锦华却不认可,她称春夏是“男人戏中的一个女配”,而她只胜在与角色吻合,而非演技精湛:
我甚至觉得她是用她的身体让故事可信,但这不构成表演。除了春夏自己的状态,其他都是挤眉弄眼地演。
而吕中有多场独角戏,且多重身份都演得很到位,不仅饰演了一个遭遇“文革”心理创伤的角色,她还演了城市中的退休老妇人、孩子们的母亲、媳妇的婆婆、自己老母亲的女儿。
对其他角色,评委们的点评则挺毒舌:
宋佳在《师父》里多少是个摆姿势的角色、而且是配角,没什么优势;
白百何和杨子姗的演出突破性不足,比如杨子姗是喜剧、夸张的表演,一部分原因和作品有关;
而白百何“已经演过800次那样的角色了”。
最佳男女配角
获奖者:王千源《解救吾先生》& 吕雪凤《醉·生梦死》
男配角提名:
王千源《解救吾先生》、王学兵《一个勺子》、白只《踏血寻梅》、张晋《杀破狼2》、柯宇纶《念念》
女配角提名:
许晴《老炮儿》、张艾嘉《山河故人》、金燕玲《踏血寻梅》、吕雪凤《醉·生梦死》、咏梅《刺客聂隐娘》
去年的金马奖,“杀人凶手”白只直面撞上了“变态绑匪”王千源。在最佳男配角的角逐中,最终白只获胜。
戴锦华叹王千源金马奖落选是“天理不容”,称他在《解救吾先生》中是把“演技耍到了出花,同时又很放松,全是表演的功力”。
陈可辛认为,演技一向在线的王千源在此片中又“脱胎换骨”了,更难得的是:
这不是个讨好的男一号,他竟然在举手投足间让人看到了明星魅力,很难得,是很迷人的演绎。
最佳女配角中,最有竞争力的两位选手,分别是来自台湾的吕雪凤和香港的金燕玲,两人都是老戏骨,在电影中都是母亲角色。
最终吕雪凤以7票的成绩胜出。
曾是歌仔戏演员的吕雪凤,完美地契合角色,“吕雪凤就是那个角色,不是演不演的问题。”
戴锦华和陈可辛、王晓祥等评委都认为,最佳女配角“毫无疑问”就该是吕雪凤,“她在影片前10分钟就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
最佳新导演
获奖者:忻钰坤《心迷宫》
提名:
忻钰坤《心迷宫》、陈建斌《一个勺子》、刘浩良《冲锋车》、 刘伟恒《王家欣》、张家辉《陀地驱魔人》
在最佳编剧环节,《心迷宫》虽惜败《师父》,但评审团对《心迷宫》和忻钰坤的评价不低,也肯定了他的导演功力——
作为处女长片,《心迷宫》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惊喜之作。
同时,曾拿下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陈建斌杀出,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涂翔文和虞晓毅认为,作为电影,陈建斌的《一个勺子》比《心迷宫》更成熟、平整。
虞晓毅甚至坦言:
他(忻钰坤)有点低于我对大银幕上电影品质的要求,这是我不太能接受的。而《一个勺子》虽然有瑕疵,但是电影的质感远强于《心迷宫》。
但更多人选择了支持新人,陈可辛也在其中。他认为——
《一个勺子》“太工整”,《心迷宫》的不确定性更迷人。
最终,忻钰坤以一票胜出,获得“最佳新导演”。
最佳新演员
获奖者:春夏《踏血寻梅》
提名:
石榴《闯入者》、白只《踏血寻梅》、春夏《踏血寻梅》、苏丽珊《哪一天我们会飞》、李鸿其《醉·生梦死》
在主竞赛单元的最后一个奖项,《踏血寻梅》都还没“开胡”……
虞晓毅衡量后表示:“现在《踏血寻梅》一个奖项都没有,春夏女主角也没有,所以新演员我会投她。”
这种平衡的选择,也获得了陈可辛的支持。
春夏受青睐,更主要是她的表现决定了这部电影的精气神,她就是“王佳梅”,实至名归。
评审团奖
获奖者:《醉·生梦死》&《踏血寻梅》
“大热门”《踏血寻梅》最终只拿下了最佳新演员。但在整个讨论中,不难看出评委会对《踏血寻梅》的认可。
而除了这部香港的重口味之作,台湾的《醉·生梦死》更是有些委屈,仅仅获得了配角奖项的提名。
涂翔文对于《醉·生梦死》被忽略,“非常不能接受”——
入围名单是第一层的肯定,而《踏血寻梅》是入围最多的,从中可以看出评审团对《踏血寻梅》是有喜好的,但是《醉·生梦死》在几个大奖中没有提名,是被忽略的,我觉得要给一点公道给《醉·生梦死》。
陈可辛对此表示支持,但他还是再一次力挺“陪跑”的《踏血寻梅》。
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以往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也曾经遇到。他们的解决方式就是:增设一项特别的“评审团奖”。比如第九届传媒大奖中,《海角七号》就曾获此殊荣。
田中千绘代表《海角七号》领奖
最后主席提议,大家各自举手表决,第一轮先表决,是否在这一届设立“评审团奖”——9票全数通过;
第二轮则是在《踏血寻梅》和《醉·生梦死》中投选评审团奖,若两者票数接近,则双双获奖。
最终,《醉·生梦死》拿下9票,《踏血寻梅》6票,双双获得评审团奖,电影排名顺序则按照票数多的排在前面。
我是知道得太多的分割线
幕后揭秘就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看完,有没有更理解评审团的决定。
相比于某些狗血的获奖名单,此次传媒大奖得到了不少好评,甚至被誉为“年度最良心获奖名单”。
“求新”与“坚持”是今年颁奖礼最重要的关键词。
至少表妹觉得,这份名单,看得到对电影和电影人的尊重。
无论什么奖项都有争议,都不可能是做到绝对公平,但如表哥所说——
是不是能自始至终坚持自己那套评选体系,不受莫名其妙的力量干预。
这才是一个奖项的立足之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