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书腰可真丑啊。
《金翅雀》我还卡在五分之一处,就看过的部分来说,《秘史》这部多年前的成名作要吸引人很多。作者很明显是非常热爱写细节的人,不过《金翅雀》里的细节稍嫌离题,虽然语言依然很优美,但总觉得对推动情节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我会争取把它看完的……
回到这本书上。从某种程度上,《秘史》有点像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罪案小说——有谜题、有动机、有警察的出现、有侦察环节,还有出人意料的结案环节——简直像发生在现代美国校园的《罪与罚》。事实上,几个主要人物和某些故事情节,简直没法不让人联想到《罪与罚》:关于杀人的权利,关于对某种信仰或理论近乎偏执的追求,关于激情,关于将各种合理不合理的日常行为诗意化的习惯,诸如此类。大学校园像是青春期与成人世界的缓冲地带。生理年龄已成年的年轻男女在这个半封闭的小社会里,暂时可以逃避一部分成年人的义务,他们肆意的任性时光还剩下那么三四年。《秘史》里,只能容下几位主人公的希腊语课堂,更是这个封闭社会里的被双重封闭的小圈子,folie à deux (六个人的话,是folie à six?)在这个雪花玻璃球一样的小环境里,只会迅速让每个人都染上这种“合理化一切行为”的疾病。
除开希腊语小班众人之间的互动(带有一种“垮掉的一代”的艺术家神经质感,充满酒精和药物,以及对宗教和古希腊等文化的探求),大学校园迷幻的夜生活和富裕家庭(毫不令人意外)竭力掩饰的虚伪内里,以及社会派推理小说里常见的各方人士对凶案的种种反应,都被织进了这张花纹繁复的蜘蛛网上——一张有着破败美感的蜘蛛网。
“对所有聪明人来说,尤其是对那些崇尚完美主义的古人和我们来说,尽力谋杀那个原始的、感性的、贪婪的自我,也是一种诱惑。但是,那样做是错的。……因为对非理性的存在视而不见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越有教养,就越聪明,越发压抑,也就越需要寻找方法来释放他如此努力才能克制住的那些原始的冲动。否则,这些强大而古老的力量就会集聚、增强,强大到足以逃脱,因为遭到压制而更加暴力,可以完全摧毁人的意志。”
“阿根廷(Argentina)。这个词本身好像没什么惊人之处,但不考虑它实际所指之后,它呈现出一种生命力。开头是激烈的Ar,这让人想起黄金、偶像、丛林中失落的城市,而中间是寂静、险恶的Gen,末尾是明亮、充满疑惑的Tina……”
“他肯定觉得自己有必要……向我们,也向他自己证明,朱利安传授给我们的那一套曲高和寡的原则真的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的责任、孝心、忠诚和牺牲。我还记得从镜子中看到他把手枪对准自己脑袋时的景象。他的表情那么专注,还透出一丝胜利在望时的喜悦,就像一名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正冲向跳台的顶端。……我经常回想他脸上当时的表情。我想起许多事情。比如,我第一次看到白桦树,……还有我学到的第一个希腊语句子:美是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