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戴明循环,是戴明博士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S(Plan-Do-See)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日本大力推广获得成功,进而推广到全世界而广为人知的。
PDCA 循环法是一个高效的任务管理工具,它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作为一个基础而简单的管理方法,PDCA 循环运用广泛,无论是解决生产质量问题,还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以及完善人生目标,都能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PDCA 的四阶段和八步骤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把各项工作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1. 四阶段
PDCA 的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牵制,并相互成就。
1.1 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必须制定得尽可能清晰,目标制定得越具体,与目标的距离就越明确。
1.2 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要严格执行制定的计划,如果制定的计划周期比较长,在执行的时候要将计划具体化。
1.3 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集中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后,要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如果跟预期的计划结果有偏差,就要及时调整。
1.4 处理阶段
主要是进行检查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2. 八步骤
2.1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在做计划之前,需要分析一下现状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在哪里?可以分析质量问题、交期的问题、安全的问题以及效率的问题。可以使用 5WHY 分析法,来进行根因分析。
2.2 分析影响因素
分析各种问题中的影响因素,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很多方法了,比方说鱼骨图进行问题分类,把多项问题归类总结。
2.3 分析主要因素
把所有的分析因素分析完了以后,再来分析主要因素是什么。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少数主要的因素,比方说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十个因素,按照二八原则,大概有两个到三个是主要因素,找到主要因素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如果找不到主要因素,那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
2.4 采取措施
分析到主要原因以后,针对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在采取措施的时候,可以使用5W2H 分析模型:
- 第一个W是Why,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 第二个W是What,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执行什么目标?
- 第三个W是Where,在哪个地方做?
- 第四个W是Who,谁来负责完成?
- 第五个W是When,什么时间完成?
- 第一个 H 是 How,具体怎样来完成?
- 第二个 H 是 How much,完成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和效果?
2.5 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执行
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开始执行,执行一定要辅助监控,这样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方向。
2.6 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目标预期
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如果要检查有一个问题,我们定计划的时候要分阶段目标,如果没有阶段目标怎么检查?这个事情一个月完成,那一定要说第一周到哪里,第二周到哪里,第三周到哪里,如果没有这个,就没办法做检查,所以,定计划一定要分段来定,甚至每天、每个小时,都要有它的目标,这个时候才能检查,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是没办法检查的。总的来说,如果是比较大的目标或者长期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里程碑节点。
2.7 标准化
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这里对应到个人就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2.8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每个问题不一定靠一个PDCA循环,就能够解决掉的,有时候一次解决掉,有时候可能要转几次。换句话说,不出问题最好,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候,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掉的。
三、特点
1. 周而复始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只运行一次,而是反复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2.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大环和小环的关系,相当于一个公司与公司里各个部门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3. 阶梯式上升
PDCA 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一个循环运转结束,质量就提高一步,或者离目标又进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
4. 推动 PDCA 循环的关键是“Act”阶段
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阶段。重点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和管理标准。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 PDCA 循环转动。
四、适用场景
1. 不建议使用的场景
- 简单重复的任务。很多日常工作都是都是这种类型的,比如每日处理邮件,日常的工作任务等。
- 大任务下的小粒度任务。PDCA 中的 P (计划) 是对大任务的分解,当然分解成的小任务也可以使用 PDCA 继续分解,但不可能无限分解下去,适当粒度下也就不需要 PDCA 循环了,这里面的任务的颗粒度因人而异,看你自己能接受细化到什么程度。
2. 能用的场景
- 在公司我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达成某个业务目标,都可以使用 PDCA 循环。
- 个人成长管理,首先确定目标或方向,使用 PDCA 循环不断优化方法和目标。
- 对于有小孩的家长,可以借助 PDCA 循环来指导孩子成长。共同确定目标,指导其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家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共同调整方法或目标,培养孩子的持续改进思维。
五、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1. 案例一 个人工作计划
解决什么问题
- 个人工作计划没有过程记录。
- 每项工作做完就完了,没有进行事后的复盘,对于我来说,没有复盘就没有成长。
- 更符合终身学习,持续改进的原则。
案例
把我们自身当做一个产品,我们可以借助 PDCA 循环持续改善自身,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二 会议 Action 跟进
解决什么问题
- 会议上定的 Action ,定期 review 不方便,不好监控实际的效果
- 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某一个 action 在某个时间段就能解决的,所以需要不断地监控持续改进的结果,最后沉淀出对应的制度和标准,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
案例
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在工作上很少会出现“烂尾”现象,从问题的产生到彻底解决,形成完整的闭环。
3. 案例三 GPDCA
GPDCA 中的 ”G“ 指的是 Goal (目标),将目标管理和我们 PDCA 循环相结合,可以让我们在过程中不会跑偏;并且以目标为导向,在不断的循环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接收到即时激励,帮助我们保持持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建议遵循 SMART 原则。
GPDCA 在我看来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具体的方法,就像我们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目标就是我们的目的地,PDCA 相当于我们在航行过程中解决碰到各种问题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碰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然后继续解决问题,我们最终才能到达目的地。
六、小结
在上文中我们通过简单介绍了 PDCA 循环的背景,定义,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分享我个人在生活中一些应用的案例,在这里做一下小结,主要是想表达以下这些核心观点:
- 不断进行尝试,根据得到的经验继续进行下一次尝试,这个过程就是 PDCA 循环。
- PDCA 循环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消除无用功和解决问题。
- PDCA 循环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改善的工具,不局限于任何事物本身。
- PDCA 循环是一种闭环思维,让我们做事有始有终,而不是虎头蛇尾。
- 将目标管理和 PDCA 循环结合起来,可以让我们的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