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镇西茶馆”重发了他去年写的文章《谁动了老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一文,读了此文,百感交集。
我并不喜欢抱怨,或者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抱怨,因为我怕这种情绪一旦蔓延,会让我失去积极生活的力量,所以遇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都是默默的去做,尽快完成,争取能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在教学上。当然,细想一下,其实有些悲哀,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时间是需要想方设法“挤”出来的。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先说备课,这本来是我们教师的本职,可是因为是教研室检查学校给学校打分的其中一项,所以被硬性要求教案旁边的“二次备课”要写满。可是,我们都知道这种量的要求并没有什么本质意义。除此之外,作业批改的方方面面也都有一定的限制。
除了本职工作被“量化”以外,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还充满着各种检查。我在村小任教,整个学校就十几个老师,可是各种检查材料一样不少,每个老师都会被分配档案整理的任务。这种检查,最开始一年一两次,后来就越来越多,而最近这个学期的某个月份,我们就面临了三四次。每次检查我们都需要弄材料,这个时候,上课质量真是不能保证。而检查的内容呢?我记得有一项检查要求老师跟班里的每位同学都谈话交流,并且留有书面文字记载和照片。日常教学中老师与教师的谈话是很平常的,当然也可以留有文字记载,可是每次都拍个照片什么的,真的是徒增负担。还有各种班会,除了1530这样的常规安全教育外,每周都有其他各种安全班会,疫情班会,少先队队会,安排下来,几乎每天都要开班会,还要整理班会内容,打印照片,学生签字等等,这些事情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有些内容是教师做的,而有些内容是需要家长做的。禁毒答题,普法答题,网上安全学习,当然,这些对于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等方面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保障他们各方面安全的一种途径。只是这种安全教育一旦和学校的某个成绩挂钩,就变了滋味。有些答题需要正确率100%,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于是各种应对又随之而来……。还有些内容就说不好了,让家长下载并注册某个APP,关注某个公众号,给谁谁谁投票,阅读某篇文章,填写社区满意度调查问卷。接种新冠疫苗的时候,督促家长接种疫苗并对个别抗拒接种的家长上门做工作。创卫的时候,利用假期,先后两次家访,只为让家长清理家门口的卫生……
自从实行了绩效管理,事事都可以跟绩效挂钩,写完章发公众号挂钩绩效;整理档案挂钩绩效;家长在某个群里的活跃度少,通报,扣绩效分……
至于职称评聘中的种种,估计更说不尽了,我些时候,甚至很难相信,一群教书育人的老师,竟然可以为了个人利益做到如此地步。
种种事情,太多太多。诚然其中很多事情都是积极向上,有其深刻意义的。可是这些被冠以一些硬性的指标,一切就不一样了。由于时间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形式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而种种绩效,职称,领导督促,一样样压下来,老师很难不接受各种额外的“工作”。
李镇西老师说“请教育回到纯粹,回到诚实,回到简单,回到朴素,回到真实,回到风清气正,回到一尘不染,回到明亮通透……”
这确实很美好,但我也明白,这是理想化的状态。有人的地方,有金钱名誉等各方面利益的地方,就很难是净土,即使是教育也很难。因为人都有私心和欲望,何况,有些东西本身是没有错误的,比如对老师备课,作业的要求,对家长学生的安全教育,普法教育,或者说最近的对学生接种疫苗的督促,对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寻找更客观的方法去量化和考察,避免沦为形式主义。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有关部门的摊派说不。比如,创卫时要求教师家访去督促家长打扫卫生这类事情,不能因为教师在家长中的这种所谓“说了算”的状态,而滥用。毕竟,家访应该是家校之间关于学生教育、安全,在校表现等方面的一种沟通,如果滥用,对以后的教育工作并无益处。至于各种检查,我认为减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多一些教学实际,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量可能会好一些。1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里面很多内容让我觉得很振奋,比如“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照规定晋升。”这一条,我想他从很大比例上减少了职称评聘所带来的种种乱想。虽然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可是我看到了教育部对于我们教师行业现状的一些反思和改进。
我的种种想法都是很粗浅的,很多东西也是出于主观的感受,没有经过客观的调查和研究,所以说起来总感觉苍白无力。可是李镇西老师却不一样,他真正的是在调研,在分析。刚刚翻看“镇西茶馆”,看到李老师关于“双减”背景下教师负担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深深折服于李老师的行动力和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我,知否能做到在公众面前也这样的“实事求是”呢?我不知道。希望,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