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是要有灵感的,其次是时间。
每当要写东西的时候,都要绞尽脑汁寻找题目,太随便总觉得对不起文章,太隆重又迫于时间仓促不能完全发挥。平时从何处开始写,一般是通过读书寻找一些方向,另外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也值得写下来。比如,前段时间对《聊斋》的改写,那就是在阅读汪曾祺先生的文集时有的灵感。有了方向,我便试着作了几篇,才发现这改编到底有多难,首先便是通读古文,然后粗略翻译成白话文。在汪曾祺先生的改编《聊斋新义》故事中,都有或多或少情节的改变,有的加入当代的价值观,有的颠覆以前的理念加入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改编的重心所在。一个故事梗概,交给不同人写,各自有叙述手段、修辞方式,再加入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想法”,可以有各种版本。受到《聊斋新义》的启发后,我对《聊斋》故事的改编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添加骨肉式的翻译创作”到“简化叙述突出思想”这样的过程,这得益与汪曾祺先生简明舒缓的文风,使我不禁想要去模仿。对我来说这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摸透原文,再找到合适改编的线索,做出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急迫并不是好的心态。
不得不谈到时间问题,对于我每天能有一个小时写作,一个小时看书,都显得很紧张,确实不充裕。或许我该转变一下思路,不再广撒网,而应该专一于一本书,可能会有缓解燃眉之急。可以试一试,但那样是否太无聊。休息日也应该拿出更多时间投入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即便是花更多时间去阅读,也能解决灵感匮乏的问题。最后,可能就是打字速度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肌肉记忆,时常要低头看键盘及打断思路,又浪费时间。
观众,有观众给予支持和批评是很难得的,写作最终是要对得起自己。
那么,为什么不想写作了?我还是很爱读书写作,在我想清楚现在面前的困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