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味儿”又越来越重了,每天都在琢磨什么样的笔记数据好,什么样的内容能放量ROI又高。但是甲方并不买账,明里暗里得表示对当前结果不满意,特别是ROI,甚至拿合同出来威胁。我当下也是炸了,感觉很委屈,自己吃力不讨好,越想越难受,甚至觉得这个项目和工作都没必要再继续了。
晚上睡不着就开始复盘。首先理清我自己的情绪,当下有焦虑、郁闷、委屈、郁闷、害怕(结果不好对方不满意掉客户),而其实我最害怕的事几乎已经要发生了,所以一整天人都要不好了。然后我发现是我的沟通方式出了很大的问题,客户坦言我不愿意按照他的意见迅速调整。确实,我有自己的思路,其实我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停去做测试并且能跑通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太会主动一直和对方沟通甚至汇报。所以这其中确实大部分也赖我自己,我也没跟人家一直同步进展,那人家也当然只会最终的结果数据来说话。
然后我又尝试挖掘了下更底层的原因。我在职场环境中和老板的关系很像和父母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小孩,啥都听父母安排,非常乖巧听话,父母也很满意。然后就进入了青春期,开始反叛,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渴望急于证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看父母就觉得他们都是老古板很烦人束手束脚,双方就特别容易起冲突。而我目前正是处于这么一个阶段。我想接下来还是需要往更成人方式发展。首先,我要平等且客观得看待他们,了解他们的处境和想法。然后沟通方式上也要多去调整,尽量客观以及对事不对人,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先尝试沟通,如果发现很困难,也不必非要说服对方。如果对方说得在理的部分,我也要听劝,而不是一意孤行。
另外很重要的是,我不必寻求他们的认可,我也不要再陷入自证之中,我的存在本身和价值并不会因为这些事而受到贬损。我做这件事的本身是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把项目本身做好,最好能验证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不能因为这些沟通不畅就觉得这份工作本身就没有价值或者不值得做了,这样的想法本身也很短视。
最近连续给自己做了类似两次这样的复盘和心灵SPA,我发现还是非常有效的。首先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接纳它们。然后去分析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啥,出发点和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还是我对自己是否满意以及我是否喜欢自己,可以作为一个决策方向性的指引。
另外,自从过年以来我似乎觉得赚钱太重要了,而我现在赚得太少,由此又引起了新的焦虑和压力。但我要重新厘清自己能力和欲望的边界并接受。实际上,我并不真正为金钱、权力、名声这些东西感兴趣,目前我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出价值来,而它恰好能带来经济回报和周边人的正向反馈。就像目前已经有很多榜样了,动画《哪吒》导演饺子、《好东西》导演邵艺辉、《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等等,而他们都是长期主义的胜利者。这意味着需要长久的忍耐与艰辛,没有什么会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困难也是故事的一部份。就像冯骥说的:踏上灵山,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忽然觉得一直以来所说的追寻自己的热爱可能就是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更多能量去面对,所谓成了也就是战胜了所有困难和磨难的奖赏而已。所以,设定好目标比每天琢磨自己究竟热爱什么更靠谱,因为热爱并不会让困难消失。而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便也是踏上灵山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