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罗振宇这个人,褒贬不一,但我对他不够了解,所以站在个人的立场,不好请假,毕竟想要评判一个,前提是,首先你得了解这个人。
所以,我去读了他的专访,以文字的方式,和他“面对面”的,来了个深层次的交心。
1:关于阅读
“你为什么想要读书啊?读书的本质无非就是社交嘛”。
这让我想到,当有人不认同我的一些做法时,就会说,“你读了那么多的书,怎么这么点事,都想不明白?”,之前我的回答是,“读书是为了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而你的这个问题,不好意思,我还真没读过这类的书,要不你给我推荐个书单?”。
和罗胖子“聊完天”,突然觉着自己的理解太片面,太功利了,我们只是看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他的方法,他的思维,却完全忽视了,读书,其实就是和作者的一次沟通交流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看过一个人写的书,你被里面的情节吸引,思维吸引后,就会去想看他其他的书,因为你没有办法见到这个人,但又去想了解,所以读他的其他的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往深了想,我们以为是被内容吸引,其实真正吸引你的,是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你想和这个人交朋友。
有点看不懂,那就用罗振宇举的一个例子“我很喜欢张艺谋这个人,想和他交流交流,可人家未必,也没有这个时间,那怎么办,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他的电影啊”。
2:关于知识付费
“知识就在得到”,这告诉我们,想要知识,就来得到,这本来是个好事,但很多人还是觉着嗤之以鼻的,为什么,因为收费啊。
互联网的壮大,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络上搜寻到免费的知识,所以各大搜索引擎,也顺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着样的迭代发展,也是因为太多,所以都是免费的,慢慢的,人都接受了知识是免费的。
那对于现在这个知识收费的年代,人们的矛盾点在哪呢?
其实可以用一句俗话解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一个苹果,最开始产量少,所以很贵,一个要卖到10块钱,后来产量多了,苹果就降到一块钱一个了,不过有天,更好的苹果出现了,但是因为工序的原因,量不大,所以新的价格,从一块钱涨到了10快钱,这个时候,人就不受不了了,“凭什么涨价格”,的声音陆续出现。
这都是基于人的不理性,他只看到了,苹果的价格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但没有看到,是苹果的品质,从量产到质变,也就是品质的变化。
所以罗振宇也说,知识付费,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我们帮你节约了时间。
现在什么最值钱,时间啊,老天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他给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同时,这也是区分牛人与庸人的区别,为什么呢?
因为:机会成本,其实每个选择都有成本。
相同的时间,你去刷抖音,他去看书学习,每个人都有收获,一个是娱乐,一个是知识,相同的时间,你选择娱乐,就放弃了得到知识的机会,相反,你选择阅读,也放弃了娱乐的机会,看你想要啥吧。
介绍完“机会成本”,那和知识付费是怎样利用这个原理,帮助我们节约时间的呢?
一般人要读一本书,至少得花费个一周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吧,好不容易读完了,还不一定能记住多少,科学数据显示,人类对文字的记忆,如果没有刻意练习的话,只能记住20%,也就是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们学习到了20%的内容。
那么当有人,帮你把这本书读完了,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总结书里的精华,附带着注解和幽默,时间为0.5个小时分享给你,不过前提是,你需要花点费用,你愿意吗?
我肯定是愿意的,因为他帮我节约了时间,从原本要花费5个小时,到只需要0.5小时,我节约了4.5小时,而用节约出来的钱,去努力工作,完全可以赚取,甚至超过了我需要付给他的金钱。
另外,科学数据显示,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的内容,大脑会记忆40%以上,这无形当中,不仅节约了时间,又多掌握了内容,多么美好的好事。
3:关于服务
其实应该到了分享下,关于罗振宇和他的“得到”,不过,罗胖子的说法是“我们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把知识当做一项服务的人”,这句话,让我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不过从服务这个角度,我只想分享他的一段话。
什么叫做知识服务?
“我也没什么学问,但我有读书的技巧,我甚至可以建立一个读书组织,我帮你读书,读完之后把我的理解告诉你,即使我读错了,那我也干成了一件事,帮你节省时间,从智力和视野上,我算不上感受,但作为一个服务者是够的”。
整个“聊天下来”,我有三个想法,
第一个:罗胖子比我想的还要风趣,但又处处有透露着内涵,高层次的内涵。
第二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用来形容他,再贴切不过了,罗振宇就是一个懂还装作不懂的人。
第三个:心里的某些思维,突然被打开了,可能就是他说的“认知”吧,不过还是不够,用他的形容就是“我在和一个三岁小孩在对话”,知识层面看懂了,更高的,就得等到认知上去了,再来理解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壁垒就是认知。
这次的交谈,除了收获他的经历,阅历,和他对世界的理解以及掌握了一些知识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提前自己的认知,现在更高的纬度去思考未来,思考人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