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在衰老!
中年,按照心理学对年龄段的一般划分,中年期界定为35-60岁这个阶段。人到中年,家庭、事业都趋于稳定,但却经历着来自家庭、工作的诸多压力,心理承受能力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开始呈现衰老,也容易引起中年人焦虑、抑郁情绪。
中年危机
基本发生在40-50岁这个阶段,其主要特点为:1.自我人生发展态势开始固化,社会心理发展处于“再生力VS停滞”的剧烈冲突,既存在对过去时光的遗憾又存在对未来时光的不甘心,自我内心冲突明显。2.父母基本都步入65岁以上的老年期,身体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和症状,照顾与赡养的事实情况开始呈现,压力逐步递增。3.孩子基本处于中学时期,对还在未来发展开始出现担忧,特别是对孩子成绩的关注而又自身乏力时,压力和焦虑明显。4.工作进入“瓶颈期”,不一定倦怠,但无奈感、无力感、无助感常常出现,年龄歧视事实存在,同时伴随自我身体状况和家庭责任的牵扯,不得不分散很多精力导致工作效率和成果有所减缓,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甚是考验。5.社会角色无形桎梏,是工作与家庭的“顶梁柱”,是单位的得力干将和工作的有力担当者,是孝顺的儿女、是优秀的父母、是负责的丈夫/妻子、是他人的榜样,唯独难做真正的自己。
中年慰藉
人,生来孤独且持续生活在孤独中。人到中年,精神灵魂需要慰藉。开始顺应年龄和外界的变化:1.与自己和解,少一点较真,人生历程有问题特别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常态,学会问题和解、与过去的时光和解、与当下的冲突与矛盾和解、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解。2.多一份自我的存在感,给自己留一份时间和空间,开始做做自己,不断的为自己而为。3.做做“无意义”的事,人作为一个系统,而系统之中没有无用的事,只是过分的强调“有意义”的功利性忽略了自我的真实需要,开始做让自己“舒服”的无意义事情,是对自己的善待和包容,是对自我的认可。4.慰藉自我,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肆意妄为,自我欺骗、麻痹消耗,不过分预设人生上限,但必须坚守人生的底限,更应该给自己心灵设置“边界”。
人到中年,与危机和解、与慰藉和顺。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单纯,不被世间的无常变化所困扰。让生命返璞归真,走完人生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