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点映,当年那个在DVD机上被莉莉周的残酷世界所震撼、在电脑前看着榆野卯月练习挥钓鱼竿傻笑的少年,没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如此近距离和导演接触。虽然点映场特别远往返4小时,互动时间也不长只有10分钟,但在观影结束后接近午夜时分回到家中,带着满身疲惫,我还是抓紧热乎的记忆,简单记下了关于这部[你好,之华]的观看感想:
每个人都是他人命运的见证者和自己命运的亲历者;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接受遗憾,留存美好。
今天我缓过劲儿来了,正值周末晚上,趁着影片正式上映,详细整理下我这篇观后感。
影片由熟悉的葬礼开场,让人联想到[情书]和[彩虹女神]——或许这部[你好,之华]和前者更像吧,因为片中的之南就像[情书]里的男藤井树一样,一开始就死了,所以她永远是个活在记忆里和他人描述中的侧面存在——我们可以略过她不堪和痛苦的人生终结,而借助其他人的视角来追忆她生命中曾经的美好。这部片在形式上是个跨越三代人的群戏,有人看出来是枝裕和的味道,但在我看来家庭戏码只是导演在形式上使的障眼法,故事的真正主角只是之南、之华和尹川三人,故事讲述的是他们的青春,以及青春中带着遗憾的美好。
有朋友告诉我影片都要有个线索,而这部影片的线索是信。老实说感觉有点做作,但岩井俊二强行用这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被人遗忘的交流形式,浪漫地让故事节奏慢了下来。慢是当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它给了你逃离浮躁喧嚣,静下心来去品味人生的机会。影片中三代人间的信件往来起初制造了一种悬疑,然后带出隔时空对话的节奏感,后来在之华尹川与子女这两代人视角的不停切换中,之南、之华和尹川的过往回忆变得立体起来。当事人与旁观者又依着各自的视角和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感悟,彼此交流,混合出情感的交响。有点时间的厚重感,却也有点野心太大后的凌乱。我想,或许信件这种形式真的非常适合东方人的那种含蓄,东方人不大善于表达情感,在王家卫们的电影里,哪怕人与人之间在对话时,眼神也是彼此避开的——而写信作为一种间接的方式,给彼此的心灵提供了交流的窗口。
这是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故事场景设置在东北,但低饱和度的温暖阳光,以及人或者人们在路上来来回回地走,依然透露出浓浓的导演个人色彩。导演很喜欢路,我也很喜欢。一个人走路是在表达或落寞或轻快的情绪,两个人走路是彼此情感和想法的试探或交流。北川悦吏子的[漫漫长路]将这种人和人一起走路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其实道路好比人的命运,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是平行线,少数人与你如十字路口般擦肩而过,只有极少数人能与你并行,携手走完一生。因为这种情况很少,所以难得;又因为难得,所以很容易造成遗憾,人与人在不恰当的时点相遇却又错过。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她还说过一句,都说人生无悔,但人生要是真的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看过大部分岩井俊二以及与之相关的电影,以熊泽尚人的[彩虹女神]作为阶段性的终结。近四五年导演的几部作品我都没看。所以在观影前,我是有点担心十年后的我,是否还能接受十年前那种或极致干净或精致残忍的风格。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导演也在变老,影片传递出内心与过往与世界与他人直至与自己的和解。
故事本质上是一对姐妹与一个男生的三角恋情,这段青春回忆有青涩含蓄的美好,当然也有遗憾伤心难过,因为感情本质上是一对一的独享,感情这种自私的属性决定了三人之间本就不可能齐美,而导演又安排了他们彼此都没能成全的结局,因而有点虐心。但今天的我看来,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吗?我很喜欢影片传达出的那种经过时间沉淀后,人物彼此从容的相处态度——没有过分执着,也没有逃避放弃。对于过往的情感和回忆,他们可以轻轻拾起;对于不堪的经历不堪的人,他们也能最终选择和解。我很感谢导演用了一种极度理性的控制,破除了人物郁积心中的执念,这部片不单有青春,也有经历过青春后的通透。
遗憾已经发生,我们选择去拥抱去接受;那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永远留存着记忆中。
你好,之华。我很喜欢这个片名,哪怕轻轻说出这句话,我都可以品味出其中蕴含的各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