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口的一代,是饥渴的一代、遗憾的一代、残缺的一代、不甘寂寞的一代,是寻找出口的一代、懂得拒绝和接受的一代、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一代、创造边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代。他们大多出生于七、八十年代,从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不断在各大城市里听着打口唱片长大。我在这里记录自己的听觉经历,期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全部涌上心头。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东西,我在听什么,也许我的生活会是另一个样子。
“打口“到底是什么?打口CD、打口磁带,是从国外(当时以美国为主)向中国用集装箱装着卖过来的废塑料,买到这些废塑料的人挑出还能听的,拿出来当唱片卖。其实按照国际市场规则来说,唱片工业里一盘磁带或CD比如说出版20万张,卖到15万张时已经卖了足够长的时间,达到市场饱和后,这5万张就没有必要再摆上柜台,所以就要把这些碟处理掉。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有的是拿电锯在CD或者磁带上打一个口,破坏掉这张唱片。还有的就是干脆用压路车去压,那么这些废了的塑料就运到中国,再被人们拿出来卖。打口CD和打口磁带迄今为止仍然是多数摇滚乐迷、爵士乐迷,或者西方各种音乐,甚至包括古典音乐和歌剧这些乐迷获得音像资料一个最重要的渠道。
回忆起与打口带相伴的日子,我看着书架上的任何一张打口唱片,都能想出来这张唱片是从哪里买的,摊主是谁,当时的情景怎么样,真是历历在目。再次审视这种纯粹的舶来品,看到每一盘磁带或一张CD都被狠狠锯掉一个口子时,心里总会想:我们很多人的青春就是与它相伴而过,我们的青春或多或少也被不同深度地被打了一个缺口,当你走过这段岁月,暮然回首时,它的残缺竟是那么的显眼,我们的青春又是与它何其相似啊!
内地永远不会出现HMV或者Tower这样的大型连锁唱片店,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打口。我喜欢这种感觉:面对花花绿绿的磁带和CD,眼睛盯着各种字体的名字,一种愉悦、兴奋、刺激、寻找、发现、获得、占有、欣喜的感觉油然而生,在买打口的过程中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有时让人达到忘我的地步,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头脑发热,倾家荡产……
进入21世纪,打口行业开始进入平缓期,但涌进来的品种和数量较之以前多了不少,网络的兴起让无数乐迷有了打口之外的更多选择。随着资讯的发达,乐迷几乎可以随意下载自己所喜欢的某个国外乐队的新歌,盗版不可能有那么多品种,毕竟盗版是为主流市场服务的,所以打口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存在的。就好象东西多了我们就不珍惜了,或者因为时代的改变,我再也很难找到初识打口的那种冲动了。
我相信,将来某一天,打口带现象会消失,也许比我们更小的一些孩子在听到打口带这个名词会感到陌生,他们可能会少了我们这一代人收集打口唱片的乐趣。的确,每一代人都会有它的特征,我们这一代的特征就是都有一个口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