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实现教师和孩子的共成长?全国知名班主任,特级教师张万祥的这些宝贵经验。
1.随身携带一支笔几张纸
担任了班主任,就获得了走进青少年心灵世界的“礼遇”。随身携带纸笔,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随时记下来。记录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2.在台历上写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
为防止遗漏,按轻重缓急排序记录必办事件。
形成习惯,可以推而广之。每周周末,定好下周计划;每月月末,定好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定个学期计划。这样工作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会提高。
3.把本届学生的特色留下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长学姐的特长展示会给学生以震撼、以感染、以启迪,而往届学生就是他们的哥哥姐姐,有亲切感,其引导作用自然,说服力强。这样这届学生就会在一定的高度上进一步提高,这个班级前进的步伐就会加快。我们保存几届特长生的特长作品,这些作品就是我们教育一届届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最好教材。
4.订一份班主任刊物,每学期做一份目录索引
订购报刊杂志应该成为习惯,而阅读教育报刊杂志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所必须的,在先进教育思想的熏陶下,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高。接触最新的教育信息,借鉴最新的教育方法,推动自己的进步和班主任专业化,
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年订购一份教育报刊,如《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德育报》。不仅阅读,而且要在报刊的边边角角写一写心得。
每学期结束的时候,给自己订购的教育报刊做一份目录索引。日后,思考什么问题,参考什么课题,可以利用目录索引寻找相关文章。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报刊的作用。
5.只选一个或两个网站,只到一个或两个论坛上活动
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加知识储备,结交朋友,这是与时俱进的举措。
对班主任工作而言,“班主任之友论坛”,“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小学继续教育网……都是质量上乘的网站论坛。
6.每周写两千字班主任工作随笔
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读书、反思和写作。
可以记述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记叙班级成长的故事,记叙自己学生的发展变化……自己亲历的熟悉的事情。
7.在节日时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或电子邮件致以问候
青年班主任都有老师,或是求学期间曾给自己慷慨帮助热情激励的学业老师,或是工作后领导给自己聘请的指导老师,或是自己在网上结交的知心老师……这样的短信或电子邮件一定要情真意切,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把网络流行的问候信转发一下了事。有了真诚的感谢,才会赢得真诚的帮助。这也是获得专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8.从打一壶水沏一杯茶做起
打一壶水沏一杯茶是个小事,可这小事却能反映青年班主任尊敬前辈的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培养了毅力,培养了良好的品德,这样小事铸成了思想的长城。
9.每周到教师阅览室坐半个小时,浏览报刊
不少学校订购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教育报刊,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举措之一。教师本应成为这里的常客,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如果教师不到阅览室去,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教师也失去了进修学习的好机会。
10.一个月读一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勤于学习,他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把,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太阳”。
读书是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要走上这条捷径,必须解决一个误区——没有时间读书。许多青年班主任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是一次次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心安理得地与书失之交臂。其实,这是惰性在作怪。
请看下面的例子: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因为成功地研究了血小板等医学问题而扬名四海。由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及兼任多种社会工作,时间非常紧张。为了读书,他规定自己在睡觉前必须抽出至少十五分钟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十五分钟可以读4500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左右,一个月可以读12.6万字。这样,一年就可以阅读20本书。奥斯勒坚持睡前读书十五分钟达半个多世纪,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
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11.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
每周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照一张相。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坚持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对老人的爱;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爱心;用这种方式,享受生活;用这种方式,记载我们生命的轨迹。若干年后,欣赏这些照片,该是多么惬意多么温馨的事情啊!
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年轻之心,为事业,为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我们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我们需要忙碌、紧张、竞争、奔波、辛苦,也需要轻松、休闲、逍遥、浪漫。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心情更恬适更美好。而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是修炼一颗年轻的心的举措。
12.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
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学会体认奉献、感恩、宽容、同情、自尊、自信等美好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爱情等美好感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借助德育故事。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教导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德育故事。他明确指出:“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对恶的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们通过鲜明生动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讲述精神美的人物,让人类在过去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这些故事使学生思想激动,迫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他善于利用故事,故事是他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做人的故事》一书搜集了苏霍姆林斯基近600则生动的故事。
班主任应该牢记一百个或承载英才睿智或启迪学子感悟或盈溢世人情感或饱含生活哲理或揭示成功真谛或歌颂理想信念的德育故事。
为此,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日后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做讲故事的高手,让故事做班主任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