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B端产品,近来闲来无事,便来理一理B端产品的那些门门道道。是总结输出,也是对过往经历的整理。为了加深理解,文笔较为通俗,会举例一些比较生活化的例子。
本章小结:
1,什么是B端产品
2,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区别
3,作为一个B端产品需要哪些职业素养
一,什么是B端产品
B即:Business,顾名思义,就是商业的意思,他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组织,商户等(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商业群体),从他们的供给出发,满足企业效率提升、节省成本、资源整合的需求。向市场输出商品或者服务.
市面上常见的B端产品很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千牛,钉钉,阿里云,Salesforce,FreshBooks,Paychex,金蝶,用友,OA系统,ERP系统,hrm系统,crm系统,scrm系统,saas,paas,sap,企业运营支撑系统,中后台系统。等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跟用途,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
(1)投入生产过程,参与整个业务或者生产链的生命过程。比如:企业运营支撑平台,私人订制工厂模具全流程后台系统,商户端等。它的特点是:它拥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和链路形成了自有的闭环,默默支持前台或者说其他产品线。如果拟人化形容的话,那就是:参与其中,自成一体,怡然自得,很强大却又甘当幕后无私奉献的英雄,有点像国漫《一人之下》的王也道长。
(2)售卖服务,为企业现存在的痛点并且赋能。首先先解释说明下,什么是赋能,赋能就是:我把我的能力给你,你就拥有了它,并且用这个能力去做可以解决你想做的事儿。就好比:海贼王中,路飞吃了恶魔果实便拥有了橡胶能力,至于路飞怎么用恶魔果实的能力,路飞运用贯通后,可以自主选择,跟恶魔大树一点关系也没有。常见的软件,比如saas,微盟,erp,paas等等。
(3)创新型,就是说,在当下商业/产业需求的影响下,根据时代所需要的,在满足当前商业业务运行的情况下,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前所未有,但是又符合当前的商业运作流程,产生效率和模式上的变革。就比如:隋唐的科举制的出现。古时候的卖货郎,现在的直播。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1688,支付宝等。
二,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区别
看到这个小标题,大家一定会很熟悉,这个题目是我们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经常问我们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1,首先B跟C的对象不同,B端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商户,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可它就是不为一个人服务,它是以商户为中心。她的对象是一个非自然人。B端服务的对象:个体,它是以用户为中心。
2,B端的特点:理性的,逻辑性的,商业化的。C端的特点:感性的,知性的,也有逻辑但是没有那么不近人情特别具有人情味的,具有体感观感的。如果把《色彩心理学》赋予到这里的话,那就是蓝色和黄色是B端,红色和绿色是C端。(蓝色代表:理性。黄色代表:严谨。红色:热情热烈冲动。绿色:和平,缓和,创新。)
三,作为一个B端产品需要哪些职业素养
相对于C端产品,B端产品可能门槛较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商业化,领域知识等等。
B端产品 = 硬实力+软实力+商业模式
1,硬实力:即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如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运营;项目跟进与管理;对业务的的理解;全业务可以跑通,形成一个闭环;营销管理;心理学;计算机信息相关知识;设计学;逻辑性;业务理解力;整体全局观;框架闭环性等等。
2,软实力:具有:倾听力;同理心;观察力;执行力;沟通表达能力;抗压力;当然,长得好看也算是一种能力(这是实话,不宣传容貌焦虑),。
3,商业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圈流量、揽用户、去搞钱、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技术、新机会的出现,一定会延伸出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迭代调整。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
除了上述三个点之外,还有情商和处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关于这个点,举个例子展开说说吧
一次,客服部的人跟产品提了一个需求:现在的工单在处理的时候特别麻烦,希望可以排重一下数据。小美说:可以加标签,在创建工单的时候加标签,中间承接的时候也可以加标签和备注。小帅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排重,当前我们要做的是,把现在有的业务逻辑跑一遍,然后把已有的工单相关因子找出来,看看是不是满足排重这个需求。如果不满足,再看看是否可以添加标签这个功能来完善,同时,我们也要考量和评估下现有的资源跟其他的需求的工期,最后会统一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问题解决的时间。
还有一次,运营的同学跟产品提了一个需求:希望添加一个审核权限,用于运营人员审核:商户上传菜品或修改菜品价格是否合规。这个需求看上去,是没有没有问题的,增加一个权限而已。但是事实上,这个需求或许是个伪需求。小帅针对这个问题向运营提出了几点:(1)为什么要加审核,加审核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应用场景是什么。(2)所谓的审核,是以什么标准进行审核。如果我真的添加了这个功能,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么?(3)加了这个功能后,有没有运营同学来干这个事儿(审核这件事儿),某种程度上给审核人员添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延长了审核的进度,拉长了时间线,可能会影响效率。(4)最后,有没有可能是从商户的角度出发,他们在填写信息时候做校验提示,提交信息后台进行校验,先机审后人审。
所以,以上便是初识B端产品的个人理解。这里想分享一句曾经的一位前辈说的一句话:以理性搭建业务能力,以感性提升用户体感。永远拒绝来料加工的产品经理,这样才是真正的产品经理,无论是B端还是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