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天,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片段」组成的。可是,你还记得一周前的下午4点,你在干什么事吗?我想,95%的人都无法准确回想起自己正在处理什么事,有哪些深刻的感悟……
如果继续把时间维度拉大,去年的今天你在干什么?5年前的今天你在干什么?10年前呢?等等这些问题,你几乎已经没有了任何印象,最多只能记住这一年具体干了哪些记忆犹新的事,根据这些事能够回忆起部分片段。
既然绝大多数内容都会遗忘,是不是就意味着学习这件事就是伪命题呢?还真不是。比如,你至今都记得1+1=2,但你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学会1+1=2的呢?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个场景呢?我想,这件事不仅你做不到,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早忘了。
所以,记忆有两个特点,经常使用的能记住,刻骨铭心的能记住。除此之外,最多只能回忆个大概。
很多人对时间的观感,是时间飞逝,好像这一年没干啥呢,就过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你在做某件事情时,如果处于「被动没有用心的状态」,俗称「不动脑子」,大脑就会觉得这件事不重要,过段时间就会遗忘。
当遗忘的时间段占到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就会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比如玩儿游戏、看电视等等,往往就属于这样的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你每天在工作中都在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绞尽脑汁,尝试过各种方法,并且以笔记的形式把这些思考过程记录下,形成方案,因为你每天都在经历「新事」,大脑就会开启「主动用心的状态」,这些片段的记忆就会特别深刻。在一天里,因为可圈可点的记忆点比较多,就这样经年累月地积累下来,就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假设,被动记忆1周只有3个记忆点,主动记忆1周能有7个记忆点,在相同的时间内,记忆点越多,体感的时间就会有变长的感觉。如果从客观的角度看,两者所经历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
既然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欺骗大脑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记忆,增加记忆点。以我为例,读书、写作、课题研究、资料搜集、咨询服务等等,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属于主动记忆的部分。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进步那么一点点,这一天就没白过。
因为每件事都足够用心,所以我很快就会进入心流状态,忘记自己,忘记时间。因为记忆点增多了,事后回顾,就会觉得时间很慢。所以,我对时间的感知是「做事时快,回忆时慢」。
如果有人跟你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个人大概率就在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