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把利剑,斩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顽疾,以徙木立信之举重塑了党风政风,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日,召开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和经验交流研讨座谈会,再次释放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的讲话,既是对十年作风建设成就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征程上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社会革命的动员令。
十年磨一剑,作风建设重塑政治生态。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文山会海的虚浮到调研走秀的作秀,十年间,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作风建设的整体跃升。数据最有说服力: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百万件,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连年攀升,群众对作风建设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这场“徙木立信”的实践,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言出必行的决心,更感受到共产党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担当。
六个坚持,勾勒作风建设方法论。石泰峰部长提出的“六个坚持”,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坚持以上率下,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形成头雁效应;坚持固本培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心系群众,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坚持制度治党,用刚性约束扎紧制度笼子;坚持动真碰硬,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坚持明责压责,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这“六个坚持”相互支撑、环环相扣,既体现历史经验,又彰显时代特征,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科学路径。
以作风之变,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作风建设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作风保障。石泰峰强调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只有党员干部保持“赶考”的清醒,才能凝聚起14亿多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只有以作风攻坚保障发展攻坚,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闯关夺隘、行稳致远。
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面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潜在风险,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既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纠治“舌尖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又要紧盯新表现新变种,对“电子红包”“虚拟吃请”等穿上“隐身衣”的享乐奢靡问题露头就打。更需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让“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