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山屏(床头)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她那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轻拂。懒懒地起身描画蛾眉,慢慢地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花容和人的娇颜交相辉映。身穿崭新的丝绸短袄,衣上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温庭筠词的特点

其词有美感的直觉与语码的联想这两个特点。他尝试约20个不同牌调,使词脱离无深意的歌曲而具深刻意义。他提供的语言符号是感官印象,如用“小山”代表屏风。

从符号学理论来说,语言符号有语序轴(语言排列)和联想轴,其词中的语码在联想轴上能产生丰富联想,比如温庭筠用了“峨眉”一词,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峨眉,是形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同时,你也可能联想到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所说的峨眉,是代表一种品德才智的美好。而叶先生自己也联想到李商隐的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这里的眉代表的是一个有才学、有志意、有理想的人。

所以,对于一个批判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来说,他们只是看到了写美女和爱情的外表。

诗词解读方法:比兴寄托和意境

赏析小词有比兴寄托和意境两种方法。比兴寄托是将道德伦理价值加入词中解读,意境则是把哲学理念融入词中理解(王国维的三境界)。

叶先生将“比”解释为由心及物(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为由物及心(是他见到外界的大自然或人世的种种现象,引起他内心的感动),这是一种心物交感作用 。古人则从伦理政治角度解释比兴,“比”是借物象委婉批评政治缺失,“兴”是借物象表现美好以劝喻。

同时提到语码,即具有普遍联想作用的语言符号,如“柳树”象征送别、“明月”象征相思或思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