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在外地考试,发现住所附近一家东北菜馆晚上生意火爆,两行队伍、几十个人,热热闹闹地排到大门口,于是决定第二天中午要去吃上一吃。
客居异乡,每次看到东北菜馆都觉得异常亲切,儿时在家里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在家乡时,知道人有不同,有善有恶,在外地看到家乡人,总觉得个个友善的就像邻家大哥,透着一股子憨厚劲儿。
一般情况,我只要通过一道菜就可以判断一家东北菜馆的正宗与否,那就是麻酱大拉皮。
正宗的麻酱拉皮,拉皮透明有韧性,拉伸不断,入口厚实弹牙,软糯顺滑。如果筷子上去夹起来,拉皮就断裂了,那定然是不正宗的。
拉皮的酱汁味道也很重要,我个人喜欢芝麻酱要多放一些,汤汁的味道会更香醇。如果放成花生酱或者味道寡断,必然也是不正宗的。
再然后是配菜,大蒜末要多,香菜和黄瓜丝是必须的,我吃过一家居然还放了胡萝卜丝,就画蛇添足了。
另外一个要说说的菜,也是去东北菜馆必点的,就是东北杀猪菜。
这个菜名起的是非常接地气的,小时候农村亲戚家每年杀猪,都会宴请宾朋,这道菜是必做的。
判断杀猪菜是否正宗,主要看猪血肠。猪血肠不易保存,一般情况下都是现做现卖。具体做法是把猪大肠清洗干净,再把调配好味道的生猪血灌进肠衣内,两头扎紧,一根猪血肠就做好了。
东北人吃血肠,最喜欢的吃法就是把血肠蒸熟后,直接蘸蒜泥吃,不过口味太重,一般外地人很难接受。
杀猪菜就是把猪血肠、大块的白肉(也就是大肥肉)、酸菜等放在一起炖,正宗的猪血肠久煮不烂,所有的菜都炖熟后仍保持光滑细腻的口感。有的店家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血肠容易保存,放了一些什么添加剂进去,煮熟后一碰就碎,入口又干又渣。
最后一个说一道主食,那就是韭菜盒子。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每次吃起都会想到我老妈做的韭菜盒。
小时候我老爸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我老妈在银行工作,彼时没有电脑,还是纯手工对账,她也常常忙到飞起,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加班到九、十点钟。
因为没时间做饭炒菜,我老妈对所有带馅的面食非常感兴趣,无他,方便而。外面是面,就当作主食了,里面是馅,也就是菜了。
更忙的时候,她就烙糖饼,也就是面皮内塞进白糖,饼烙熟了白糖也融化在饼皮里,呈现一种半固体状,香甜可口,也算好吃。
一次忙中出错,我老妈错把咸盐塞进饼皮里,那顿午饭可想而知。下午我要上学她要上班,不吃饭又不行,于是我俩就把所有的饼沿着边儿咬上一圈,里面的丢掉。
好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北方人,主食就是吃面食的,我只好一遍遍解释:吃面食是山东人,我们主要是吃米饭的,而且全中国最好的大米就产在黑龙江五常。据说有些人跑到日本带回来什么天价大米,实际上也是我们五常出口到国外,日本人重新包装出售的。
但是东北人爱吃所有带馅的面食,比如各种馅料的水饺、馅饼等。正宗的韭菜盒子,外皮要煎的略酥脆,里面的面皮又比较软,不会太干。韭菜馅有搭配肉和鸡蛋两种,不管哪种,韭菜都不能过生或者过熟。过生韭菜太辣,过熟又会失去韭菜特有的香气,口感也会烂糊糊的。
一顿饭吃下来,我不但吃饱了肠胃,也吃饱了内心,也许每个离家千里的人都会如此,每当接触到具有家乡印记的事物时,都会觉得又熟悉又安心,仿佛在那么一刻我们又回到出发的地方,这地方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无戒训练营打卡第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