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对于现代人而言多难得可贵的词语。
在一档节目中,蔡澜形容在香港的电梯里,关门的按键已经是被按烂了的。可见香港人对时间有多着急;在工作日,学校门前的孩子们还未完全苏醒,嘴里还在咬着面包,是的,是咬的早餐而不是享受一份早餐;在人行道上,一外卖小哥使劲按电动车的喇叭,催促前一辆电动车,嘴里嘟囔着能不能快点,殊不知前一辆电动车不能驶快,原因是前面有个视障人士;在观看一部电影时,恨不得快进1.5倍观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什么时候时间变得如此可贵。
《认知觉醒》中,作者提到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而缺乏耐心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以为做成一件事很简单。
几乎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看起来毫无进步,甚至可能退步,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地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人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当我们清楚了上述规律之后,就能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
面对缺乏的耐心,我们谈坦然接受,并对自己说,我们不着急,慢慢来;在一些没有马上得到满足的事情上,我们也要学会延后满足,现在没得到,不着急,我们后接受。把不太着急的事情,延后处理.......
让耐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