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38)——第36章 人生是个故事(2025-08-22)

本章主要讲述“峰终定律”和“时长忽视”对评价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故事的影响。

人生是个故事

心理学家埃德·迪纳及其学生想知道,时长忽视和峰终定律是否会影响人们对整个人生的评价。他们简要描述了一个虚构人物的一生。她叫珍,没结过婚,没有孩子,在一场车祸中当场身亡,过程中没有痛苦。在珍的某个故事版本中,她度过了非常快乐的一生(30年或60年),享受自己的工作、假期、爱好以及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在另一个版本中,珍的生命延长了5年,去世时35岁或65岁。珍多活的这5年是快乐的,但程度不及以前。在阅读了珍的传记后,所有受试者都回答了两个问题:“总的来说,你认为珍的人生有多美好?”“你认为珍的一生体验了多少快乐或不快乐?”

实验结果提供了明确证据,证明了时长忽视和峰终定律。在被试间实验中(不同受试者看到不同的版本),珍的寿命延长一倍,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其人生美满程度及总体幸福感的判断。显然,人们将其人生看作一个典型的时间片段,而不是一系列时间片段。因此,她的“总体幸福”是她一生中典型时期的幸福,而不是她所有幸福的总和。

正如预期的那样,迪纳及其学生还发现了“少即是多”效应,即平均值(原型)取代总和的鲜明迹象。在非常幸福的人生中加上5年“还算幸福”的时光,会大幅降低人们对人生总体幸福感的评价。

假期

请思考一下度假的选择。你是想重返去年住过的海滩,在那儿享受一周悠闲的时光,还是希望以新体验充实记忆?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两种不同的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度假村提供具有恢复精力功效的休闲体验,旅游则帮助人们构建故事、收集记忆。游客疯狂拍照,他们认为,旅游的重要目标是储存记忆,它决定了度假的计划和体验。拍照者不认为风景是应该用来体味的,而是将其当作设计未来的记忆照片对记忆自我可能很有用(尽管我们很少长时间看照片,或者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经常看,甚至根本就不看),但游客的体验自我欣赏风景的最好方式不一定是拍照。

假期,你选择体验自我还是记忆自我?

陌生人

大多数人对体验自我的痛苦漠不关心。有人说他们根本不在乎。其他人与我的感受一样—同情痛苦的自己,但同情的程度并不比同情痛苦中的陌生人更深。说来奇怪,我是我的记忆自我,而那个经历人生的体验自我却犹如陌生人。

谈谈人生是个故事

“他正面临晚节不保的威胁,因而极力维护自己正直的人生叙事。”

“为了奔赴一夜情,他甘愿耗费的时间是总时长忽视的表现。”

“你似乎把整个假期都花在构建记忆上。也许你应该放下相机,享受当下,即使它并没有那么令人难忘。”

“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不再记得自己的人生叙事,但她的体验自我仍能敏锐地感受到美和温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