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见性与强势感
不知道平时大家会不会羡慕那些特别有主见的人?
反正我过去对那种做事有主见,行事有见地的人非常佩服。并且也在持续地向有主见的路上而努力。
可最近却突然发现,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也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有一次,朋友询问我关于某件事怎么做的意见,我听了后,仔细帮他分析了要如何如何做,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给他。
可这些建议对他而言,似乎都难以做到,且反而让他产生了一种很大的挫败感”我完全是个.......“。
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自己在越来越注重于做一件事情的规律与道理是什么的同时,忽略了做为个体的人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
是自信还是自卑,是防御还是开朗?是钝感还是敏感?
人身上所具有的做为独立的个体,与其他所有人区别开来,就决定了道理需要适应这个人的特点之上,才有作用。
而我一直努力习得地有主见,却越发不容易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变得更理性了更有逻辑了,可也越也越难以关注和感受到不同人的感情和特点。
这让我明白到,在遵循事物的规律、大道,和认识到人与人的不同,两者之间,还是要取以人为本,把人的特点放在第一位去理解和尊重,才能让后面的道理显得有温度且有态度。
不管对谁,如果一开始就拿出主见性,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在别人给我提出积极的建议时,通过内心感受,发觉到主见性太强的人,对他人原来也是一种压力,显得有些过于强势而不好拒绝。
公众面前讲道理,个人面前先讲情理
在面对公众群体时,必要的做事方式是有态度、有原则,要紧紧地遵循着大道、道理来处事。
比如最近做核酸检测排队这件事,有人在网上问,有的家庭就派一个人排队,到时间了叫全家人下来,问这样的现象正常吗?有很多网友说正常,现在天热家里都有老人孩子,理解一下。有的说素质太低。
其实说”天热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是希望通过情理来让大家认同,做为人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情理也无可厚非。
只是如果在人群较多的时候,讲情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理,这时候,就乱套了。
因此在公众面前,还是需要以”先来后到,遵守秩序“这样的道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即使这件事本身存在困难,也一定是有办法解决的。
而面对一个人单独的个体时,需要有态度与温度,看得见个人身上的困境,感受或情绪,才能让对方产生被理解感,这时候需要讲情理,而不是道理。
情理通了,才可能让道理得到认可。否则一开始就强行植入大道理,很容易得到排斥和反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一来就讲大道理的原因。
道理都懂,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这个难处,就是需要被理解和鼓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