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技巧,用智慧唤醒智慧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根心弦,要想拨动它,老师必须懂学生心理,才能够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今年暑假有幸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迟毓凯教授写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非常地激动,因为它真的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迟老师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用十分“接地气”的方法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班级管理问题。在作者看来,班级管理是靠人、策略、情境三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所以他在书中重点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如何管——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人心有哪些规律,学生发展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第三、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来管。读完迟老师的书,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管理的些许思考。
一、 [endif]内外兼修练本事,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超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那么教师如何成为处于“暴风骤雨”期的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呢?首先,教师要有“颜/言”值,找相似。心理学上讲,我们喜欢三类人:我们喜欢美人;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心理学上有个“美即佳”效应,即“美的就是好的”,我们喜欢外形有魅力的人。在中学生眼中,这个效应尤其显著,他们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如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仪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且,教师还要巧妙地使用赞美和寻找与学生的相似性,拉近心理距离。一个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本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它的存在就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正确,因此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有共同点时,就会异常地开心。其次,教师要有能力,会绝招。会绝招?那是不是要求老师有十八般武艺呢?一个教师多才多艺,自然是件好事,那若是没有过人的才艺,至少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比方,有些老师能够一天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有些老师解题能力超强、有些老师赛课每次都拿一等奖、有些老师文采斐然会写论文、有些老师拥有自己的公众号粉丝很多、有些老师善于剪视频等。
二、 [endif]知情定情会共情,做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有一类学生最令人头疼,他们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学生。面对这类学生,通常情况下,老师会苦口婆心地讲一堆道理,但是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并非不懂道理,他们只是心灵脆弱、做不到而已。那这时,教师就要在认知观念之外,巧妙地利用情绪规律,帮助学生转变。首先,“知情”,了解学生的情绪。中学生的情绪一般具有内隐性,教师平时就要仔细观察、时时留意、把握时机,看到学生表现出强烈自尊心时再开展教育。其次,“定情”,稳定学生情绪。研究表明,当学生情绪激动、周围有人围观、且教师做出了价值判断时,最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因此,当学生发生冲突,或者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如果有旁人在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动的学生情绪平稳下来。可以尝试要学生先坐下来、喝杯水、或者洗个脸冷静冷静。最后,“共情”,理解学生情绪。精准找出学生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如果是情绪问题,就要以情绪为重点来解决问题;如果是认知问题,那就要以观念为重点来解决。假设面对一个满口“读书无用论”的高中学生,老师还该不该继续向他灌输学习的好处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这类学生并非不知道读书的好处,而是自己由于学业不良但又自尊心强,给自己找了个情绪宣泄的渠道和借口。如果,这时老师换一种角度,用情绪类的词和他探讨,比方:你怎么这么“恨”学习呢?然后因势利导,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既做“诸葛亮”又做“李世民”,实现班级管理授权。
我们身边有各式各样的班主任,有的“采用诸葛亮式管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有的采用“李世民式管理”,知人善任、适度放权。不管是哪种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只有在合适的阶段巧妙地运用了合适的方法,才能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因此,在班级初始组建阶段,班主任可采用“诸葛亮式管理”,精细管理、严明纪律、规范行为;在班级磨合阶段和规范阶段,就采用两种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既亲自管理又注意发现和培养班干部;最后再采用“李世民式管理”,选择合适的班干部,适度放权,支持其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向全体同学明确班干部的权责,表达对班干部的支持和信任。还要随时给予班干部工作指点、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条件,并且还要有效处理威胁班干部威信的事件。
教育之美在于大爱无痕的智慧,在于“润物细无声”的轻盈,在于那些泛着灵气的小招数、小技巧。读完迟老师的书,一切班级管理上的困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班级管理前行的路,也更坚定了我快乐地做班主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