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1.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2.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3.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4.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5.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6.在孩子的自然成长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是要大人给孩子自主解决的机会,那么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额外的挫折教育。
7.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我的感悟:
今天读了二十多页,一气呵成。我的感受是更多的反思,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有些自相矛盾的。内心的一个声音告诉我,要放手让他去体验,另一个声音告诉我,要给他限制,太放开了害怕收不回来。四岁多接近五岁,一直觉得我家娃挺阳光的,好奇心也很重。但是确实是只喜欢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得很自由,不压抑自己。但这样的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会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哭闹,会表现得专注力不强。孩子究竟怎样带?怎样对他才是真爱,我一直在思考和践行,但是确实目前还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