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陪小朋友一起看电视。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我们一起看题目猜诗句。有人答对了,其他人会感慨“你好厉害”、“这你都能知道啊”。遇到大家都没见过的诗句,全家一起惊叹,这些选手太厉害了,多么深厚的积累啊。
虽然只是一起看个电视节目,但是全家都以共同的兴致沉浸其中。观看、讨论、交流,甚至互相“嘲笑”。在嬉笑中交流了感情,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爱的流动。
像这样的陪伴好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我惊出一身冷汗。我们每天都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又好像没有多少时光是在一起的。为什么?因为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并不代表着给了孩子真正的陪伴。
生活中更多存在的是说教、争执和“各自为政”。我仔细回想每个与孩子共度的晚上,很多时间都是他们自己在写作业、看电视,而做父母的我们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在看书。也就是说,我们同处一个空间,但是并没有给孩子应有的陪伴。
怎样才能给孩子充分的陪伴?
-1- 给孩子专属的陪伴时间
大家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回家都想有自己的空间,哪怕刷个朋友圈、追个剧。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可以不用全程陪着孩子。但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需要全心全意的陪伴。在这个时间内专注于孩子,放下手机和平板,放下自己的工作和书本。孩子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只有全心全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存在。哪怕这个时间很有限,只要是专属就会带来神奇的效果。
-2- 不给孩子有压力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除了时间上的充分外,精神上的充分也很重要。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陪伴的时候不给孩子压力或者低压力。如果在陪伴的时候伴随着说教或斥责,那么这种陪伴还不如让孩子自己独处。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给孩子的内心充分的自由。
-3- 沉浸式的陪伴
不是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各自看电视玩手机,这叫做陪而不伴。我们需要抛开大人和父母的身份,接近孩子的内心,读懂他们的真实需求。说简单点,就是释放我们的童心,不要被成人的种种思想禁锢。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交流、互动。哪怕是一起看一个电视节目,一起打游戏,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以共同的兴致沉浸其中,通过交流感知到相互之间爱的流动。
-4- 陪伴的内容
有时候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对陪伴的抗拒。觉得孩子玩的东西好无聊不如自己看书。原因大概就是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合适。根据孩子性别和年龄的不同,适合孩子玩的玩具和游戏各有不同,可以花点时间查一查。有了可供挑选的玩具和游戏清单,我们就可以安排与孩子相处时的内容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扮演的是引导员,而不是指挥者。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去玩、去研究,把孩子领上路。所以说,陪伴,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陪伴的一点反思。对照一下前三点,你有真的陪伴孩子吗?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条通往自我成长的道路。我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求索。因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