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习能力
小学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自习的认识是不同的。刚刚踏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自习没有什么固定的看法,这就需要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做到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自习课堂时,在没有老师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详细,时间分配合理。让他们有事可做。把他们领到正规的道路上,学生们自然形成了好的习惯。这样后续工作才能循序前进。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教师可以做出语言上的奖励,或者物质上给予表扬。给他们一个动力。难免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不遵守班级制度。单独向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做到不巧当。避免在同学面前的尴尬。高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对于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已经不以为然了,习惯了老师那句“别说话了“,“再说话怎么样”。严厉的斥责对于他们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长久下去,效果并不好,反而,我们老师累的不得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和学生们沟通,共同制定班级约定,同学们互相监督,分工明确。同学们是否违反了?如果不当,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把规则弄准确了。共同执行,绝不偏向任何一位同学。选出负责人的班干部(必须同学们支持、服气)协同老师一起管理。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长久坚持下去才可行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有良好的的学习习惯。有兴趣了,习惯才更容易形成。兴趣是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被动,注意力集中,才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