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无言 是西方与东方的女神。
西方的女神是The Virgin Mary
东方的女神是观音菩萨,
我们可曾觉得这两位有着共性。
而关于圣母玛利亚,她是无孕生子,而她受孕的过程是The God的Hole Spirit化身成为A Dove。而在东方,有着同样的传说。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以多从此处去了解圣母。
今天《泰坦尼克号》的英语原音,在听到Jack为Rose作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Rose的造型,居然是乔尔乔内Giorgione《沉睡的维纳斯》与马奈笔下《奥林匹亚》。Monet,一直以来都在描绘他看到的世界,而非他所知道的世界。但是从1880年代早期开始,他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个人对于现实的洞察,想必是要告诉观者可知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的表面既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如光线和大气,也取决于观者的感知能力。Monet的艺术手法从绘画的客观性发展到了主观性。
1891年5月,Monet的画商杜兰·鲁埃在Gallery展出了《干草垛》系列,颇有极简之风,相比于其它的展览,这些画不再是独立的作品,它们成为了一种装饰,用变化的颜色和质感为墙面增采。这种着重形式,质地,弱化内容和意义的做法代表了绘画艺术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为20世纪的非具象艺术铺设了道路。
艺术家不仅仅只是像以前那样记录下他对色彩的感觉,他尝试强化他的感觉,把它们浓缩成少数几个主要的颜色,同时,Monet也更加感兴趣于画作的审美层面,而非其纪实层面。他之前随意的笔触由对画面更加有规则的处理取代,不同的表面,由不同的颜料质感来表现。从这个时候开始,Monet越来越喜欢在画室内完成作品,用更多的时间达到理想的色彩和质感效果。
Monet晚期作品有时被比作同一主旋律在不同的变奏里重复出现的音乐作品。艺术家对于绘画和音乐相似性的兴趣,也许来源于他和英国发展的美裔画家James·Abbott·Mcneill·Whistler的友谊,Whistler对这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共同性十分着迷。
作 者:乔尔乔内 - giorgione
作品名称:沉睡的维纳斯 - Venus dormida
作品别名:入睡的维纳斯
作品尺寸:108.5 × 175 cm
作品年代:1501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作 者:乔尔乔内 - giorgione
作品名称:三哲人 - The Three Philosophers
作品尺寸:121 x 141 cm
作品年代:1506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美术馆
作 者:乔尔乔内 - giorgione
作品名称:暴风雨 - The Tempest
作品尺寸:82 x 73 cm
作品年代:1505-1507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现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学院美术馆
乔尔乔内的《暴风雨》高82厘米,宽73厘米,是在画布上所作的油画,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
该作品是乔尔乔内晚期作品,艺术史专家认为作于1507年。
威尼斯的收藏家加布里埃莱·文德拉明 (Gabriele Vendramin)(1484-1552年)大概是这幅画的订购者,因为历史学家马尔坎托尼奥,米基耶莱(Marcantonio Michiele),曾经于1530年在他的宅邸见过此画。
《暴风雨》大约创作于1505-1507年,画家乔尔乔内在作品右侧描绘了一个披着围巾的裸妇在给孩子喂奶,对面有一手持兵器的武土。画面的中心是远处的风景建筑物,小桥流水及翻滚变幻的乌云,近处还有建筑废墟的残断圆柱。整幅作品将大自然的风光放在主要位置,而人物似乎成为一种陪衬,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据有的史家分析,《暴风雨》含有某种寓意,似乎说明了自然变化与人的关系,类似我国“天有不测风云”的警世感。这幅画的背景非常写实,艺术家在表现遥远天际的暴风雨征兆方面所作的观察是符合现实的,光与色都处理得很好,可以说是一幅独立的风景画。受乔尔乔内的影响,后世的画家开始将对画面背景风景的重视提到与画面人物相等同的位置上。
画家力求表现出在遥远天边暴风雨即将来临,而眼前则是山雨欲来、溪水袜木浸润着奇妙的光与色的景象,烘托出音乐般丰富而协调的气氛。关于此画的题材与主题,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无法弄清画家的初衷。画中少妇美丽的胴体以风景为衬托,表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静互补的氛围。
乔尔乔纳(1476—1510)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生于卡多雷,卒于威尼斯。他师承贝利尼,画风受达·芬奇的影响,虽英年早逝,却对16世纪的威尼斯绘画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曾影响提香,特别是色彩运用和气氛烘托的技法,经提香发扬光大,成为威尼斯画派重要的艺术遗产。
乔尔乔内的绘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色彩,柔和的明暗关系,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而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他的作品中,风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物似乎融合在奇特光彩的大自然里(《暴风雨》、《三个哲学家》)。
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小块画布上作的油画。这些油画旨在满足新一代艺术大众的需求。他们希望用世俗艺术品装饰自己的住所,而不愿意资助挂在纪念馆或教堂的大型绘画。
作 者:爱德华·马奈 - Edouard Manet
作品名称:奥林匹亚 - Olympia
作品尺寸:130.5 × 190 cm
作品年代:1863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奥林匹亚》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画家爱德华·马奈的作品。在这幅画作中,画家用一种可以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裸体,既不求充分表现立体感,也不求半立体感,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压缩式立体感,结果身体却比乍一看来所显得更有体积感。这种裸体观念很符合画面其余明亮部分——枕头、褥单、花色围巾和女黑奴衣服的结构方式。在这些东西的表现上,显示了在裸体形象上所缺少的一种明暗交替或者跳动,它使整体具有了一种特别的轻巧感和光彩。而它们的形式依然有如衬托在画面深色背景上的一块明亮的浮雕。
《奥林匹亚》完成于1863年,1865年5月在沙龙(官方展览会)首次展出,但立刻遭到媒体挑衅的批评,乃至于被封杀,而马奈也被迫逃往西班牙——尽管这之前很多人都画过裸女。不难理解,封杀的理由就是因为默兰。维多琳·默兰是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的姿态注视着观看者的色情故事的女主角。爱德华·马奈死于1883年4月30日。参加他的葬仪的人非常多。爱德加·德加说道:“马奈要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伟大。” 1890年,“奥林匹亚”一画被以募捐方式买下并赠送给国家。并把这幅杰作陈列在卢浮宫。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作 者:克劳德·莫奈 - Claude Monet
作品名称:干草堆 - Haystacks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890-1891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作 者:詹姆斯·阿伯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 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作品名称:nocturne in black and gold the falling rocket
作品年代:1875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今日之诗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
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
受命不殆,
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
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
殷受命咸宜,
百禄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