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份子钱”逼迫不敢回家过年的年轻人

        最近刷到一个有趣的段子,大概意思是:在外辛辛苦苦350天,回家15天就花完了,与其在外累死累活,还不如直接呆在家里。

      很多时候,有一部分年轻人都会找各种理由搪塞,说家里太冷了,下雨下雪不方便等缘由来掩盖没钱回家的事实,我也不例外。

      我是湖南人。湖南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说得好听点是大气,豪爽;说得难听点就是虚荣心,攀比心作梗。每次过年回家,只要不伸手,一伸手少说就是几百元起步。甚至给几百元,还要在背后被人嫌弃,说三道四。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背后说我,当然我也不关心,除了至亲,我好像也没收过哪个人的钱,因为我是快乐的单身汉。

      我亲身经历过,给钱给少了,被说一事。就在今年的大年初二,而且每年不是初一,就是初二我家必去的一家亲戚,要是不去走动的话,就会打电话过来说:今年为什么没去,等等酸涩的话来了。我这家亲戚家境属于地主级别,却特别的嫌贫爱富,别人嫌贫爱富没那么明显,而她却是在言行举止间都透露着嫌贫爱富。

      我在去她家拜年的路上就准备好了500元,心想应该差不多了。在她家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位上衣洗得有点泛白,膝盖处的裤子上隐约有缝补的痕迹,鞋子是80-90年代流行的那种军绿色的胶鞋,上面稀疏沾了点泥土跟草叶,应该是刚从散发泥土气息的乡间小道而来,脸上的纹路像织满了蜘蛛网在等待捕食丰盛的晚餐。步履蹒跚地走过来给她拜年,顺带掏了500元给她,她一只手往外推,特别抗拒,透过衣服看到另一只手在口袋里特别不安分,眼睛晃溜个不停,嘴里说着:你也赚钱不容易,孩子读书也要钱,自己拿着用。相互推搡不到10秒,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就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去。在他转身离去的那刻,我那个亲戚用轻蔑的口吻对她家人说:某某给了500元,给这么一点钱,你们给他拿去。但手却始终没有从口袋里掏出钱来。

      那一刻,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个味道。同时有两个我在对话,一个说:我是不是要不要加一点。另一个说:算了,本身自己赚钱不容易,就拿这么多吧。最终另一个我战胜,在走的时候就给了她500元。当时和我一起去的还有一个亲戚,他给了800元。而在我们走的时候,她硬要打发点东西,我根本就没想过要那点东西,只是她硬说:新年伊始,不能空手而归。好吧,我就收了吧。看着那个给她掏800元的回的礼和我这个给500元的回的礼,我脸上露出了“呵呵”的笑容。虽然回礼价值都不过几十元,何必那么明显呢!可能是我小肚鸡肠了。

      然后接着走下一家亲戚。

      年尾吃了几桌喜酒,年初持续走了十多家亲戚,朋友。一年的收入就这样花得差不多了。

        跟我舅聊到这份子钱的事,我说:湖南这边的份子钱习俗不是很好,应该向广东人学习,礼信到了就可以,没必要用数量来衡量对他人的敬重或者关系的深厚。我舅说:份子钱给得多的好处就是给你们年轻人压力,要你们努力去赚钱,当你有钱了,你会去在乎这点份子钱吗?我微笑着,心里在说:老舅,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个人能力大小不一样,赚钱多少就不一样。

      请问大家那边的份子钱有标准的么?最低要多少才拿得出手?


(原创不易,请多多关照)

作者 | 再小帅,南方帅哥,热爱文字与美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