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约了一位小友一起逛街吃喝,大多都是我请客,但是看到小友也揣着自己仅有的一点Money很想请我,还是感觉很暖心
她跟我分享了她姐姐的一件事
一直以来,有个阿姨帮助姐姐复习数学,但过程都很闹心…阿姨苦口婆心、恩威并施,姐姐稀里糊涂、懵懵懂懂,而且就是学不会
前几天一个哥哥来家里做客,哥哥比姐姐高一级,所以给姐姐讲了几个题,姐姐瞬间明白,很快Get到了
然后他们讨论原因,大致总结为:阿姨是用成年人的方式,用她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来教的,但作为初中生的娃子根本跟不上,也理解不了;而哥哥是站在他们相似的基础上,用姐姐能明白的、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题,所以姐姐更容易明白
听完她的分享,我想起以前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跟我说过:在她的从业生涯中,觉得最难的是教一年级的孩子。因为需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一些成年人认为“就是这样的,无需解释的内容”,太难了
在工作中也很常见一些家长苦口婆心的讲述着自己的一些道理,比如“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啊”、“将来要打工很辛苦的”、“你看爸爸妈妈多不容易供你上学”这类的…孩子的反应大多是不耐烦和无奈,听听罢了
因为,父母说的这些孩子完全无法共情!或许他们长大后会明白,但在当下的阶段,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甚至还因此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更不愿意学习
于老师写过这么一段话:
“蹲下来看学生
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要蹲下。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的衣服里,便不会斥之为‘顽劣’
——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他还说:“我们不应该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
小王子里也有句话说: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我们小的时候也调皮、捣蛋、迷电视、不写作业…甚至伸张这是我们的正义!现在,我们却辖制孩子应该听话、认真、好好写作业,否则便判定他们“邪恶”,真是理都在我们这边了…
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孩子,我也启动计划,要开始学习读绘本啦!
文字是文字,如何能让它们在读者的口中鲜活过来,我很想培养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