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差点就和婆婆吵起来了,要不是大姑姐在一旁劝我婆婆,估计我们再僵持下去我就发火了。
中午婆婆在炒菜,我在喂宝宝吃我做的青菜面条。开始我想用辅食叉子给宝宝喂,但婆婆说用筷子比较方便,说完给我递过来筷子。我就用筷子,慢慢给宝宝喂。我怕宝宝要噎着就夹很小口,他也吃的的开心,终于不用他爷爷在边上敲着才杯子才肯吃了。一开始我就和婆婆说过,不要这样喂吃的以后难改,回家这几天宝宝基本上都要他爷爷哄着玩才吃。
老人溺爱孩子慢慢显现出来了,以后我们的矛盾可能也会因为育儿观念。
婆婆做好了菜,大姑姐饿了先吃。婆婆看我喂得很慢,就着急了说我方法不对夹太少了,一边说就要一边想伸手过来。我说我慢慢来喂,有青菜不能夹太大口。婆婆却说不要紧的,她来喂我不懂。我坚持说不用,叫她先吃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第一次用青菜煮面我还是小口点好。
在我们争着喂娃的过程中,大姑姐一直劝婆婆放手让我喂。婆婆不肯,直接伸手过来了,我坚持不放。我难得回家一次,我喂下孩子怎么了?可婆婆坚持要过来喂,我也坚持不放手,眼看就要吵起来了大姑姐起来拉婆婆坐下说“她是孩子妈妈,怎么不会喂呢,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孩子肯吃就行。”
我不再说话,婆婆也只好放弃了去吃饭。婆婆吃饭还有个习惯就是她吃一口,给宝宝也吃一口。我说过了,不要这么早给他吃米饭,况且大人吃过的筷子给孩子吃不太卫生。婆婆却有自己的说法,我就没说什么了,每次见到尽量叫她不喂饭。
有时候喂得太大口了宝宝会吐出来,婆婆捡起来自己吃掉,或者用喂宝宝的勺子接着然后放到她自己嘴里。我说这样不卫生,婆婆说不浪费。我哭笑不得。好在呀只是偶尔,要不我估计都要出手阻止了。
婆婆的省要是用到了极致,早上开的米糊或者辅食粥、面之类,宝宝吃了一两口不想吃困了,她就留到下一顿,要是忘记了晚上才想起还要给宝宝吃,我看那些食物都出水了颜色都不一样了才阻止了她。以前她就这样喂过,孩子拉过肚子,结果现在还这样。
我就和婆婆说不要为我省钱,倒到喂鸡的潲桶一点也不浪费。她偏不听,有次自己舍不得吃完了觉得味道难吃后面才听了我的意见。
尿片也是,经常觉得才湿了一点就扔浪费洗完澡继续包。甚至觉得离洗澡还有个把小时,尿片满了还要等等。我每次都说不行,会捂着宝宝的。可婆婆总不听,我说多了她才给换。但我知道,我不在家婆婆肯定还是不会换的。
润肤霜也是,洗完澡不抹觉得等会就吃饭了抹了也浪费。所以有段时间宝宝的脸干巴巴的特别粗糙,红的就要裂开了,婆婆还觉得是天气太干燥了。我让她等宝宝睡了涂厚点,第二天才好多了。婆婆才相信我的话,我就趁机说有些东西不能省,尤其是宝宝用的东西。
婆婆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一小瓶就要一百多块钱,我就想着少用点能省点。”
我哭笑不得,凡是宝宝的东西我都是自己负责和亲自挑选的,就是怕婆婆省钱买些不太好的。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养孩子,给他提供好的生活就不该去省一些没必要的钱。
婆婆总觉得我喂宝宝不够饱,她每顿都要把宝宝喂到拉粑粑。我觉得不好,就叫她少做点,她总不听。我在家这几天,宝宝一天只拉一次粑粑,婆婆就觉得我把宝宝饿了,所以总想抢过来喂。我哪里不知道她的想法啊,我更怕她把宝宝撑坏了。
晚上婆婆也担心我睡得太沉照顾不到宝宝,总是半夜开门走进来看看,一听到声音我就醒了,那段时间我睡眠质量不太好一醒来就很难入睡。我就多次跟婆婆说不要半夜过来看,我是孩子妈心里有数的。
婆婆却觉得我整夜不给孩子吃奶会饿着,有时候甚至开好奶和米糊进来把宝宝叫醒喂。我哭笑不得了,喂也是不喂也不是。我也终于知道,我带孩子那几个月他可以睡整觉不吃夜奶,一到婆婆带就说孩子要吃夜奶,半夜醒来好几次了,这不都是婆婆自己造成的嘛。
为什么我回家这几天孩子又不吃夜奶了,睡眠时间和我一样了。这和带的人有关,我劝婆婆孩子不醒就别叫醒吃奶了,饿不着的。
以前孩子小我们婆媳基本上很和谐,但是最近因为孩子的原因我们的分歧慢慢大了。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婆婆的一些小行为我一般都会装作看不见,除非像省尿片、剩奶这种行为我才出手阻止。我在家婆婆肯定会听,不在家她肯定还会省。
所以要有时候我就想离职吧,回家带孩子。我知道公婆很尽力人力物力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就像先生说的老人盼孙子心切好不容易抱上了,你这回去就把他们的生活重心夺走了,他们到时候无所事事生活也很不开心的。
我听了这话有点不开心,什么叫夺?我是孩子的妈妈,孩子是我一个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呀。公婆疼爱所以孩子,我也很高兴。但是,我不希望他们把所有重心和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以后上学我会带他到区住,不能一直待在山里的呀。而且公婆不喜欢商品房住,到时候又怎么办?
再说我在外地上班,回家了就想自己带带孩子,喂饭、睡觉、玩,孩子的每一刻我都不想错过。虽然有时候会有点累,但是这是甜蜜的负担呀。好在婆婆也理解我,所以这方面都会尊重我。但是依然会存在育儿理念分叉,所以像今天的事情后面依然还会发生。理解和包容才是化解婆媳矛盾的利器,适当时候我会通过先生来沟通。毕竟婆婆毕竟听他的话,但是我希望婆媳间还是和谐相处的好。
感恩公婆的付出,我也会收敛自己的急躁脾气,在矛盾出现的时候冷静处理,让孩子在一个有爱家庭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