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克服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弊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更重要的是,要克服长期以来的种种二元对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知识)获得高度的统一,使教学内容(人类历史文化、人类认识成果)实现其本应有的价值,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最大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助于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深刻认识教学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已有的知识(虽然掌握知识是必要的途径),而是能够在将来进入社会历史实践、参与社会历史实践并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为此目的,学生必须以主动、明辨是非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把人类已有的实践(认识)成果转化为自身将来参与社会历史实践的能量,成为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一员。

在深度学习这里,不是把知识(人类认识成果)平移、传输、灌输给学生,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知识发现发展的情境、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成为知识发现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换言之,学生并不静待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入”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形成”和“(再)发展”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不止于学习知识,甚至学习知识本身只是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虽然只是简约地、模拟地参与)人类的伟大历史实践,了解并认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精神境界,使其成为具有高级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未来社会的主人。

再深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非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教学内容不是只需学生记忆的、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客观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去理解、领会、评判、体验、感受,才能“活”起来,“动”起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的(文字)符号表达以及(文字)符号表达的逻辑,还能理解文字符号所传达的内容与意义,即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以诗词学习为例,“小诗小词虽短,却不容易读。它虽以理解客观的词义与句义为前提,但却有作者丰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他的意境常常潜藏在容易忽略的一字一句之内,甚至暗含在未书出的无字无句之中,需要发掘,需要领会”。深度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符号去感受理解符号背后的内容与意义,甚至有体会“未书出的无字无句之中”的内容与意义,去理解知识最初发现时人们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理解知识发现者可能有的情感、判断、评价知识的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