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感受?
本来在自己计划之内的事情,忽然,出现了意外情况,这时候你常常会感叹:“太突然了!”
“太意外了!没反应过来呀!”
“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呀”!……
然后整个人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状态,思维混乱,只能任由事态发展,而拿不出任何决策来。
那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遇事反应迟钝,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呢?
在由日本筱原信所著,由龙燕青翻译的这本《拆掉思维里看不见的墙》里,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们为什么会被思维局限支配呢?
“不懂变通的人想太多,将身体和思维交由意识操纵。
而能随机应变的人,不过分关注身体活动,将身体交由潜意识操纵。”
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只能集中在这件事当中,自然会疏于关注其他的事情。这就导致了身体和思维上的僵化,反而让事情做不好。
到底我们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呢?
答案是用视线回避法!
当我们对突发的一件事情没有反应过来时,常常会表现出后悔或埋怨或指责的状态。
比如,“我不这样做就好了,”“我要是听他的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都怪你!……”这样如此在心里反反复复默念着、烦恼着。
大脑被这样的信息来回刺激,神经纤维就会变得粗壮,我们的烦恼脑回路就会越来越增强,而烦恼以外的事物的思维却越来越弱小。
我们不妨使用视线回避法,你可以让眼睛看一看一些具体的运动着的事物。
比如说,你在烦恼的时候可以抬起头,昂起胸,去关注除了烦恼以外的其他事物。
这样就会把你的意识拽回到潜意识当中,去解决事情,而不是去关注烦恼本身。
举一个例子,在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孩子总是写的歪歪扭扭的,我们常常会这样责备他:“为什么总是写不好?”“你就不能好好写?…”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教导,怎么责备,都无济于事,孩子可能越写越糟,甚至会跟你产生激烈的情绪和语言上的的冲突。
我们自己也会心情糟糕,破坏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妨换个话术:“宝贝,你可以像看慢镜头一样盯住你的笔尖。”
今天就回家试试,我们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这就是利用了意识容易被视线影响的特点,把视线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唤起潜意识对身体和思维上的操纵。
这本书的作者筱原信1971年生于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曾经著有《激发孩子自我思考,鼓足干劲的小妙招》,《平凡之人,如何培养创造力》。
在这本书中,他告诉你四种常见的思维局限及如何构建你的破界思维,它会帮助我们打开心结,发挥出潜意识带给我们的力量。
希望每一个读者们都能在这本书当中重新审视过往自己的思维局限,并予以调整,从而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过上更加快乐的生活。
这本书,值得我们认真的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