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放假,我们的日常生活大致都可以这样描述:起床、坐车上班、工作四小时、吃午饭、再工作四小时、回家、吃晚饭、睡觉,每天如此,每周如此……这样的周而复始像极了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神话中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推石头上山的命运,不过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略显夸张的再现。我们如果扪心自问,不管是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中,谁没有体会过那种“驴拉磨”一样的厌倦呢?
我们每天遵循着相同的节奏生活,突然有一天,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这一刻,生活的意义问题扑面而来。
在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中,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西西弗的命运已经被诸神决定了,他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每天推石头上山的状况,也就是说没有办法改变荒谬的生活。那他还能做些什么呢?他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看待这件事的方式。诸神将这种重复的劳作,当作是对西西弗最严厉的惩罚。如果西西弗垂头丧气,怀着巨大的痛苦推那块石头,那就是石头的胜利,也是诸神的胜利、荒谬本身的胜利。但是反过来,如果西西弗把推石头上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生活本身,而不是诸神施加给他的惩罚,那么他就胜利了。他用坚持不懈的行动,更是用自己的态度表明,神和整个世界加给他的惩罚,没有实现任何结果。当他看着石头滑落,重新走下山,带着坚定的意志再次开始推石头的时候,他证明了自己比那块石头更加强大,比命运更加强大,也比诸神更加强大。他蔑视诸神,而蔑视足以对抗一切命运。所以在全书的最后,加缪才会说,“西西弗爬上山顶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内心感到充实。我们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工作被人称为“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我们每天、每周、每学期、每学年,都在做着“驴拉磨”式的劳作。我们无法改变工作的周而复始,却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极具特点、差异巨大、各式各样的孩子。
明霞老师在她的《用生命润泽生命》一书中说,“有人把教学工作看成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自然就享受不到教育的乐趣与幸福。教师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充满了灵性的美丽灵魂在生命的对接中闪烁出智慧之光,悄然绽放的爱的花朵,构成了教育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这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在心态上做出一点改变,“驴拉磨”一样的生活,照样可以过得精彩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