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去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这种背景,怎么样在这样一个背景上去实实在在地感受中国人的当下情感,去体察其中人际关系的变化……
不要去迷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机构。心想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有机会比较系统的了解了电影史,这样你今后的许多努力就不会白白地浪费”
我觉得要谈一个作品里的角色有没有普遍性并不在于他具体的社会身份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对这个特定的角色加以把握。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想要做导演太难,毕业以后是什么境况尚无定数,这也证明了学生时期的创作空间是非常珍贵的,也只有这些时期能够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彻底的输出,也只有这时候的创作最为纯粹。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这三年,认真地拍一些想要表达的东西,一些自己的思考,留下一些作品也好,什么都好,不要虚耗了这宝贵时光。)
只有当你对故事的性质有了足够的把握时,你才有可能在这些无数个偶发因素中始终保持你的方向感,及时地发现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小布尔乔亚布列松德西卡
我不能因为这种生活毫无浪漫色彩就不去正视它。
如何评判影像并不在于他的光大的多么漂亮,运动有多么复杂,最主要的是看它有没有表达出现实生活的质感,是否具有一种度显示表象的穿透力。
事实上电中的真实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而局部的时刻,真实只存在于结构的联结之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
编剧除了编剧技巧之外,还要看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一个货真价实的观念也好,一种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也好,或者寻找到一个观察生活的新角度也好,我觉得缺少这些的话,技巧再好也是贫乏的。
读后感
整本书大概就是贾樟柯拍片经历中的一些内心自述以及他曾经发表在各个报纸、杂志上的各种访谈。
看完给人的感觉就是,贾樟柯是少数在这迷乱世界上保持清醒的人并且把自己的清醒保持下去,表达出来,让世界看到的人之一。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本不应该成为两个对立阵营,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好像也不得不如此。可以看得出他对第五代导演们摒弃去过的自我坚持去迎接商业浪潮的做法表示非常的遗憾,不止一次在文中提到过。我不发表任何意见,在这个迷乱的年代里,我觉得一个人有他心中想要坚持的东西、知道自己要坚持什么东西就已经是非常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