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溺爱?通俗地说,溺爱是指过分宠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什么都允许孩子做,代替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
溺爱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包办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第二种是纵容型的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也拿出全部力气满足。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只要孩子学习好,包办了孩子生活上一切的事情,对孩子提出来的要求无底限地满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以下几种弊端:
一是孩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说话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管自己舒服,人际关系存在很大的阻碍,特别是亲密关系,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是孩子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总想依赖父母帮忙解决问题,缺乏责任担当。因为从小问题都被家长给解决了,所以他们长大后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时父母也解决不了了,他们就只能逃避,甚至躲在家中不出门。有的还把责任推给父母,埋怨父母。我们有时看到新闻说,孩子只因为一件小事没得到满足,就对父母挙脚相向,大家认为这个孩子是“白眼狼”,这其实就是从小溺爱种下的恶果。此外,被溺爱的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也较差,长大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是自我效能感低,也就是不够自信。因为从小如果父母让孩子自己尝试,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能行,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父母从小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没有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那么当孩子去追求一个目标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
四是缺乏好奇心。孩子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他们喜欢对未知进行探索,比如,有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歪歪倒倒地经常摔跤,本来这是他学习探索的过程,但是父母怕他跌着碰着,不让他走,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了探索的欲望,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时候就被扼杀了,所以长大后对任何事都没有好奇心,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溺爱是对孩子伤害很大的抚养方式。但是很多父母会说,我知道溺爱对孩子不好,但我实在太爱孩子了。其实,如果是真爱,父母给再多孩子也不会出问题,但是溺爱不是真爱,表面上看,溺爱是父母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和需要,但实际上,溺爱的本质有两种。
第一,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实际上,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实际上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
第二,习惯于溺爱的父母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比较苦,看起来,他们是不让孩子受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的内在小孩吃苦。另一种看不得孩子受苦的原因是父母缺乏安全感,他们看见孩子痛苦了难受了,自己就慌了,没有安全感和掌控感了,所以急于帮孩子解决掉痛苦,好让自己心安。
认识到溺爱的危害,我们一定要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归还给他,让他自己选择自己负责,把握好界限,该满足的事痛痛快快地满足孩子,不能满足的坚决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