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灰色地带,放到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卑不亢,不争不抢,干脆说“老好人”。例如感情中,我中意的人不会明目张胆的表达追求,我不中意的人也不会肆无忌惮的表示拒绝。
想想你我的身边,肯定有很多这种“老好人”,不拒绝,也不接受,甚或说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
不做出头鸟,不突出个性,让自己淹没在人群中,好了,你就是最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的人了。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夫妻之间容易在一件事上生矛盾,即男方或者女方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通常就是在一个群体里说了维护己方利益的话,做了维护己方利益的事,于是,当Ta回家的时候,可能就会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你算老几,你装什么高尚,老老实实做你手里活不行吗?你还嫌这日子不够鸡鸣狗盗是吗?你出头,领导不处理你,处理谁?”
安安稳稳过日子,在那个男方或是女方看来,最重要。作者反问Ta“你当初中意Ta的时候,不就是觉得Ta是人群中最特别的那一位嘛?不就是中意了Ta的敢说真话,敢做应该做的事吗?为什么现在,却恰恰成了你最不待见Ta的地方。”
实话实说,我曾经做过这位“出头鸟”先生,2018年,我曾匿名举报过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因为,扪心自问一番,我觉得这件事就应该我做,但是,内心还是有一丝害怕,所以我匿名了,即便如此,还是遭到了她的百般指责。我没有无奈,我不想做沉默的大多数,有些见不得人的事,就应该有人来揭穿。
笔者还说到:父母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听话”,做一个“不争”的人,不吵不闹,老老实实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学习,学会“闭嘴”。在亲戚朋友面前,懂的分享,即使面对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也要先让给别人,免得伤了“和气。对世界不要采取“征服”的态度,而是要去顺从它,符合它。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说的是邻里两家的小孩,一起玩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急眼”了,都哇哇大哭起来,家长见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对自己家小孩说“怎么就不知道让着人家”,更有甚者会动手打自己孩子。我们通常把此种情况称为给对方留面子,然而,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了所谓的“见风使舵,不顾原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自己的利益是不合法的,事事去迎合别人,于是,形成自我压缩的人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在我的身边确实有此种事情的发生,好在,我个人很庆幸,我爸妈不是这样的教育方式。
另外,笔者还提到了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拿了99分,或者100分,回到家里,本想着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本想着能得到爸妈的表扬,而父母在敷衍式的表扬了一两句之后,就开始长篇大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种种典例事故。一次谦虚,两次谦虚,孩子被“谦虚”到了没有自我。孩子想不通,爸妈天天耳提面命的告诉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什么我努力学习拿到了好成绩之后,好像他们也没有那么开心呢?
我从小就是除了不爱去学校,哪里都喜欢去,只要不让我学习,让我干啥都可以,所以,似乎体会不到那种被父母“压缩”的感觉。但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确实是从小被灌注的原则。
诚然,我对作者阐述的事实,必须承认。但是,我只想说,时过境迁,所有的事物都在发展,我们个人也是,家庭也是。
我似乎对作者有一种同情,这是内心话,可能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此种事情频繁发生。所以,就促使他把心中的愤懑,对同胞的无奈,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言进行阐述,罗列事实的同时,也表达了这事实背后的多少带有“讽刺”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