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么长,总有那么一次邂逅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直到垂垂老矣时,仍有一束温暖的光,充盈着整个心房。一部电影走进一个故事,一部《放牛班的春天 》带给人的是心灵的感动与沉醉。
缓缓播放着的影片,只见已经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的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脑海。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些顽皮、难管的儿童,这所学校也就有了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到任后马修才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群从未接触过音乐的孩子们却对他的乐曲十分感兴趣。所以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马修就一点点地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于此同时他对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但却是一厢情愿。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只在临走前带走了佩皮诺,电影最终落幕!
这是一部轻松愉悦且带给人美妙艺术享受的电影。它活泼轻快中还略带那么一点诙谐幽默,虽然逗乐却并没有一般喜剧的聒噪,仿佛它是那心底潮湿温暖的记忆与轻轻飞扬的柔风。当观看这部影片时,马修老师的搞怪动作与表情就能让人放松下来慢慢融入影片。在讲述马修与孩子的故事时余留的最多的是感动,而且是回味无穷的唏嘘感动。不仅为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终获得心灵的慰藉而感动,还为孩子们的改变及善良的袒露而感动。
马修老师就像是专为孩子们而来的,是伯乐,是导师,也同样是朋友。他发现了孩子们漂亮的嗓音,并用心教他们歌唱,在音乐的洗礼之下,这些孩子变得不再暴躁,在顺滑的五线谱上、在跳跃灵动的音符中,他们学会理解、宽容、和爱。这场相识从最初的排斥到最后的依恋都归咎于马修老师自身的独特魅力与教育艺术。在孩子们因调皮好玩做错事时,面对的是自私残暴的校长施予的惩罚,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别人如何对他们,他们便如何待他人。在他们碰上了这样一个良师益友的时候,他的怀才不遇和落拓,他的悲悯和眼底温柔,乃至他暗恋学生的母亲,滑稽幽默的言行举止和非常显眼的秃头,都使他像个善良而和蔼可亲的父亲。他不是完美的,但是立体生动的,是一个说服力很强的可亲可信的老师形象。他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孩子,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美好,开启孩子的心灵。
尽管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新学监,他无力全面地改变现状,却可以对犯错的学生宽容地放一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孩子的尊严。更重要的是马修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他组建合唱团,分析每一个孩子的音色,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用老话来讲,是懂得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其实也是在暗示、激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这也同样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孩子们是否知道能明白其中真正的意味,他的教育是否真的有成效,他都对孩子们的一生起到莫大的影响。
马修老师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一言一行却留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此触及心灵深处的交际,造就了这场生命的美好邂逅!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是马修老师教会孩子们的,也同样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