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1《铜锣烧也有春天》多利安助川
【从这本书开始,看完的书就写点啥,同时记个数。按理自由之地也该算,但是没记数,算了,今天开始。
大量剧透,想看这本书的三思而行。】
最近喜读影视小说。大概因为我的生活毫无生趣,连想象力都已经匮乏。我想多读一点影视小说,最接地气,可能接近时代,可能有活力,总之,就是这样一些原因。
但我耐性有限,往往一本小说读得很少我找到些缺点就被我弃了。——弃书的时候,还是很“势利眼”的,有些名家的我会坚持一下,比如上一本作者肯·福莱特(看他的小说我倒没有注意影视与否,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讲故事的人),有些特别是网络小说,几乎可以一字不和就弃书的。比如上一本看的,据说影视化了,和某被名指名抄袭的作者非常象。开头女主遇险,被救(军人),后来就谈上了恋爱,这本更俗点,军人高职,女主是朵超级白莲(自称佛系),都没看到付费部分。
《铜锣烧也有春天》是一本电影小说,没看我就猜到我大概能看完。因为按照我所知道的日本人写作的shi性,看名字就明白这大约是一本故事性不太强、充满人生哲理的书。
日本人这类书我比较爱看,只希望用词不要过猛。比如动不动鼻shi鼻毛啥的哈哈哈,——要是看我这段文字的你正在吃点什么,肯定会后悔的。但我这些不是生造词啊,我可以给你举出无数大名鼎鼎日本作品里的这种例子。
《铜》刚开头,是一树樱花。一个做铜锣烧的人。一名七十五岁的穿白衣服的老太太。虽说稍微有点觉得不太正常的字眼,比如老太太的手指扭曲,比如老太太两只眼睛不一样。但看着还好。开头很吸引人,一个漫无方向的年轻人,想招一个工人,因为铜锣烧不会对他说话。老太太要求上工,年轻人起初想要拒绝,偶然吃了老太太给的豆沙,心动了。
年轻人千太郎是个曾经入狱的人,母亲病死,父亲也断了联系。出狱后铜锣烧老板收留了他,替他还债,为报答,千太郎在老板死后继续留在这家店。作者没有直接写,他当然有责任感,所以才继续留在店里,做铜锣烧。他和过去一干二净,也没有要去靠拢以前生活的想法,他找不到方向,没有成就感,不爱甜品,当然更不爱自己在做的事情。
吉井德江是位七十五岁的老太太。手指扭部,脸部些微变形。有一手非常高超的拌制红豆沙的技术。她每天经过很远的路,很早到店里。她说得话很诗意,也很不真实,樱花开,樱花谢,樱花结了果,她都象看待她们有生命。她总叫千太郎“听”,听红豆的声音,这样才能做好红豆沙。
千太郎一直不让德江面对顾客。店里生意好起来,他却病了一场,也许还是心里的病。等回来的时候德江已经面对顾客了。她喜欢孩子。有时会和她们聊天。女中学生若菜问她,手指为什么这样。德江说生过一场重病。
老板娘突然出现,告诉千太郎德江很可能是麻风病患者,她不能继续留在店里。千太郎搜索了这个病,它可以治愈,几乎没有传染性,但它背负了一个另人恐惧的恶名。
——这个病在中国也这样,过去患麻风病的患者会被隔离,或者抛弃。至少是患了这样的病就已众叛亲离,或者说被世界抛弃。梁羽生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和《云海玉弓缘》里的金世遗就患过这样的病。他被治愈后愤世忌俗,满脸满身装满大脓包来吓人。
梁羽生写得大半准确,这病要是持续下去,会痛,痛得满地打滚,会缺失器官,人体上的东西一件件脱落,留下可怕的后遗。德江的脸部(不明显)和手指(明显)就是这样。但这病治好了不会复发,更没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