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子墨子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哭往哭来……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忙忙碌碌之后,更是愿意读书学习,哪怕是简简单单地翻译古文一个段落,也是觉得沿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兴趣之旅前进。
所以我们说衣食二字所包含的内容(俗语有云: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听说过不?),是人们活着时候的基本利益之所在,但是也得注意重视节制有度才行;而葬埋仪式就又是人们死后的基本利益之所在,那为什么又单独不能对这件事加以节制呢?于是墨子先生制定下了关于葬埋的法则,具体说的是:“制作棺材的木材厚度不超过三寸,伴同逝者里面的衣服只能是三件,只要完全包裹着死者让他们的骨肉能够在里面朽烂就够了。掘地向下的深浅度,就以向下面没有地下水渗漏,土层的厚度以尸体气味不泄出到地面上为度。坟头土堆只要是足以让人们认识出来就行了。去埋的时候可以哭着送去,然后哭着回来。葬埋仪式结束回来以后,就可以做那些获得财富资料有利于吃穿的工作,为的是可以用来购买物品祭祀,也是在用这些表达对父母双亲尽到了孝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墨子先生提倡的法则,确确实实不损害生和死两方面的利益,真的是非常好的。所以墨子先生还说:“现在天下的士子君子们,内心里面确实是想行仁义的事情,也想自己成为高层次的人士,对上既要符合圣王之道,对下又要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所以对实行厚葬久丧的政策的调研思考,真的就不能不深入地去考察啊。”
说事拉理,徐徐道来,入心入肺。别去质疑,认同赞同之后,心情舒畅连指尖的敲敲打打也是非常治愈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