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论语》十.《乡党》篇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1]。缁衣[2],羔裘[3];素衣,麑[4]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5]。必有寝衣[6],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注释】
[1]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2]缁衣:黑色的衣服。
[3]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4]麑:小鹿,白色。
[5]短右袂:袂,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
[6]寝衣:睡衣。
宋·朱熹:“孔子在鲁致仕时如此。此一节,记孔子衣服之制。”
【译文】
孔子不用深青透红的颜色和绛红色镶衣领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居闲衣服。夏天,穿粗或细的葛布单衣,而且一定穿在外面。冬天穿羔皮袄配黑色罩衫;穿麑皮袄配白色罩衫;穿狐裘要配黄色罩衫。在家闲居时穿的皮袄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要有小被,超过身体长度的一半。狐貉的厚毛作坐垫。除了丧服外,都要有玉佩戴。不是上朝和祭祀时穿的衣服,一定要先裁去多余的布,省工省料。不穿羔皮袄和礼帽去吊丧。每到初一日,一定穿上朝服去朝拜。
【解读】
衣着装扮如何体现着一个人的品位和精神情趣。穿衣一定要符合礼仪要求,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职业等。现在有些人穿衣喜欢标新立异,常常冬衣夏穿,夏衣冬穿,并不顺应季节变化。也有些人只追求奢华品牌,违背了俭朴的原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