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入手了曹老的《心若菩提》,不是因为福耀的玻璃巨头,只因为曹老是中国首善。书是以记述为主的形式,不复杂,不烧脑,记录着曹老的一步步发展,书中有经营有管理,也有革新有胆实,这些我们放下不谈,只通过书中一个曹老的朋友,体现曹老的为人处世,将心比心。
1972年,在大洋农场做果苗技术员的一天中午,曹老(按书中记录曹德旺应在26岁左右,应该是小曹,为表示敬重,本文通称曹老)正在树下纳凉,远远走来一个人,一看就是走的急走的远,身心疲惫,此人直径朝曹老走来,想借个吊桶,喝几口井水,很简单的一个照面,就算借了让喝几口,然后继续赶路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但曹老将心比心,一下子就想到了,天这么热,人又很渴,这么猛喝凉水会激出病来,可话语说的却很委婉,“井水里有血吸虫会生病,我给你拿泡好的凉茶来”,一个细节就看出曹老的心善。在喝茶歇脚之余,两人就唠起了家常,此人叫王以晃,是个农场的场长,为人直爽,经过聊天,得知他着急办事,因为三天没有买到长途车票,就自己徒步走着出发了(真有性格啊),但还要走好远的路才能坐上车,曹老当即就表示,按时间和路程你是走不到的,而且还饿着肚子,不如在我这休息,明天一早我安排个顺路车送你,当年的人真是朴实,现在这么仗义相助的人不多了。王以晃本就是实在直爽人,也没客气,不但吃了曹老的一斤米,还问有酒喝没,曹老又弄来了一瓶酒,就这样,萍水相逢的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曹老也从见过世面的王大哥这听到了许多从没听过的人和事。
当时曹老是一个月四十块钱收入,王以晃一听当即就承诺,你不要在这干了,过了年你到我那去做农场销售员,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诺千斤,在1973年的春节,曹老过了一个富裕的新年,鸡鸭鱼肉还都是双份的备足,是王以晃亲自送来的,正好赶上书记不让曹老回家,王以晃说,你过了年就去我那做事了,还怕他干啥?就这样,曹老不但请假回家过了年,初五就去王以晃的农场报道了。
说到这,回味一下我们的人生,我们遇见太多的人,不一定都是贵人,但一定有贵人,而且好多帮我们的人是我们万万都没有想到的,也许是我们不图回报帮过的人,佛家讲积功德就是不图回报才算,如果你帮了人却生了企图心,哪怕就为了人家夸一句好人,或说一声谢谢,都没入功德林。曹老的一杯茶,一斤米,一瓶酒,换来了一个好兄弟,也换来一笔财富,曹老在农场做了三年,第一年没经验没挣钱,但王以晃给了一万以示鼓励,第二年挣了三万,第三年挣了三万,可能一年三万对现在人来说不多,但这是七六年,平均一个月是2500,没来农场时一年才挣480.
故事还没结束,在1980年冬天,曹老突然接到了王以晃的信,说想见他一面,这时的王以晃己是肝癌晚期,时日不多,想托付曹老关照孩子,但眼前要紧的是大儿子的婚事,而且自己也己经没有钱(操办婚礼)了,曹老当即答应下来,素未谋面就以诚相待,何况一见如故的哥哥以死相托,曹老从婚期安排到邀请王以晃原来的朋友帮忙,不但风风光光的办完了婚事,费用开销还有了剩余,为什么呢?因为曹老带头包了一个五百元的大红包(80年的500元,能合现在多少钱?),其他想帮忙的好友也就跟着了。婚事两个月后王以晃就去逝了,我想他一定能闭上眼了,一是儿子的婚事,二是此生结交了曹老。
但凡成大事者,必有让人敬佩之举,我们只看到别人有钱,却没看到人家花钱,我们只看到人家人气高人缘好,却没看到人家的以诚相待和义不容辞。曹老的人心向善,才能成就常人不能成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