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捡一片树叶,在上面写些字,夹在笔记本里,这是2020年的第65片落叶
【背景】
近期在做一个终端客户订单时,合伙人跟我说,在推荐产品之后,要跟供应商或厂商做下“报备”,我还是第一回接触到这个概念,所以跟他多了解了一下。
【What's the problem?】
为什么在做项目订单时需要报备?
【What's the root cause?】
大多数客户在需求出来时,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礼品适合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礼品服务商去帮助他们分析和选品,从而需要花费礼品服务商较多的精力,然后他将某个厂商的产品成功推荐给了客户。如果没有报备机制的话,其他竞争对手也可以找到同款产品的供应商,询到拿货价,然后牺牲一定的利润,报了更低的价格给客户,从而成功把订单撬了过去。
找到供应商这点不用怀疑,现在的信息非常透明,而且互联网的便捷性,导致这个很容易达成。
如果厂家不给予首个推荐产品成功的礼品服务商以价格保护支持,那作为礼品服务商,又为什么会优先推荐你的产品呢?
某种程度上,礼品商控制着终端客户选择礼品的范围。当然最终是否会被选中取决于两点:礼品商的选品思路和终端客户的选品模式。
【What's the solution?】
大多品牌礼品被客户选定后,后续就会涉及到采购或相关人员进行三方比价,那时候就会有多家礼品商去同一个供应商询价的步骤,事先接到报备的供应商会给最先推荐的一家先发优势。这种先发优势的多少取决于供应商对于产品的定价策略,一般成熟的礼品供应商会给到10%~20%左右先发优势,或者就直接拒绝报价。从而避免后来询价的人能获得首家的那个价格,然后产生一定的恶性竞争关系。
我是秋之川,一个跨界寻求变化的个人成长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