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湖南省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曾志权校长的分享:《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三所学校三所探索。
曾校长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初建“崇尚教育”体系。梦想是建一所百年的乡村名校,曾校长的分享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他去到每一所学校,都要先了解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学生情况、教育教学等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便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这所学校。
第一所学校 乡村教育初探索
一、乡村教育初探索
在乡村教育初探索部分,曾校长分享了四个故事:校歌的故事;一本专著的约定;38个社团的创建;“万花园”的故事。校歌能够给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曾校长巧妙地挖掘学校历史,征集校歌,创作校歌的词和曲,带领教师学会唱校歌,学生学唱校歌,唱校歌比赛,定时唱校歌,写唱校歌的感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用同样的方法,曾校长征集了校徽,凝练校训,编写校志。
第二个故事:一本专著的约定。曾校长通过了解教师队伍现状,发现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于是,曾校长提出一系列举措:暂停教师外出学习,成立了年级学习小组,带动教师做小问题驱动的课题研究,根据教师的困惑针对性派外学习。比如:通过让老师们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每周三篇,每月评比。锻炼写教学随笔,一周一故事,一月一总结,一期一改变。培养老师写作教学论文,然后初步建模,营造“快乐语文”、“快乐数学”的氛围。最后达成约定,《教学反思集》——收集教学反思,《教育故事集》——收集教学随笔,《代理妈妈》——收集班主任的故事,《感动“村小”》——优秀教师故事,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著作《“善”缘》,是关于学习“崇善教育”管理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38个社团建设。打造“一师一课堂”“一生一特长”。曾校长提出社团发展规律:新建流行的;淘汰过时的;做好大众的;做强特色的。在“三定两向”的模式下开展社团活动。这也让我对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规划。
第四个故事:“万花园”的故事。曾校长基于学生对花的喜爱,开展“播种希望、呵护生命、收获快乐”活动,进行创意花盆大赛。这些举措的背后,体现了曾校长与学生们更进一步的的思想碰撞。带领学生写观察日记,绘画写生,制作植物名片,制作植物标本,制作动物标本,最后融合各学科知识综合实践,开发校本课程。我想,有很多内容已经是我们在开展的,但是要如何坚持下去呢,可能需要形成一套课程体系。
二、弘慧教育开眼界
1、从体制外再看教育
2、不一样的培训模式
3、教育情怀
4、一校一特色
“借乡村教育之平台,行乡村校长之担当,葆大教育之情怀,用大教育之思考,履大教育之职责,为乡村教育砥砺耕耘。”曾校长的实践中是以孩子为中心,倡导乡土教育(给孩子一个根)、人格教育(给孩子一个魂)、素质教育(给孩子知识和技能)、公共服务精神教育(自助、助人)。教育是一件快乐的助人之事。
三、行知教育定方向
曾校长走进陶行知,重新认识行知教育。以“四于、四尽、五好”为核心开展教学,解答了行知教育与个人成长、家庭建设,班级经营三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崇善教育再出发
一条主线:崇善
两种载体:课程、活动
三个目标:育德、创优、尚美
四项举措:善管、善教、善学、善助
五类活动:德育、常规、读书、社团、实践
第二所学校 寻找“幸福教育”路径
曾校长提出“心中有爱,随处都是教育”,通过整合资源,为老师创造幸福。
“教育,只为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教育,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创新,一切教育皆有可能。”
“引导,家校共育的根本。”
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要在幸福的氛围中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第三所学校 探索“自主教育”的模式
打造一个品牌,聚焦两个提升,做强三大特色,突出四个抓手,实施五育并举。
曾校长的一句话揭开了我的心结,“学校文化应以学生的作品为载体”。过去的两年里,我们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收集了很多学生作品,并在办公室布置出来,将教师队伍与学生作品结合,布置出简单而温暖的办公文化。
很多老师都说我们可能不会做,也没有特长,但请你相信:放下包袱,勇敢去做,做着做着就像样了!